孔德娟的家位于奇山街道奇中社区,不大,但温馨、整洁、干净,一些精致的小手工让这个不大的房子充满了家的味道。孔德娟的儿子是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被诊断为永远不能站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个家庭是不幸的。然而,见过这母子俩的人,都会被她们身上那种乐观和阳光所感染。
而今,坚毅的孔德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一位传递爱心的“使者”。“有那么多人帮助我们娘儿俩,我们要知道感恩!”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的成立,让带头人孔德娟成为有名的志愿者“孔大姐”,社区孤寡老人家、老年公寓、自闭症儿童家……孔大姐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止,而且越来越有力。
YMG记者刘晋通讯员刘宪营摄影报道
“孩子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1983年8月28日,26岁的孔德娟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手术台上死里逃生,早产、难产一个四斤七两的男婴,看到几乎用生命换来的儿子,她忘记了产后的虚弱和手术的痛苦,初为母亲的她陶醉了,给儿子取名牟村,乳名辉辉。可就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纪念日———“百岁”上。亲朋好友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疑问:“这孩子全身软绵绵的,眼神呆滞,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面对亲友的质疑,孔德娟不愿承认,也无法接受,她立即带着儿子去了市区的大医院,诊断结果:因母体患病休克,导致婴儿缺氧而引发小脑萎缩,语言功能障碍,四肢瘫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丈夫和孔德娟离婚,她抱着全身软绵绵的儿子回到母亲家,住在院内自建的棚子里,一想到28岁的女人要带着一个残疾儿子独自面对无边的苦海,她彻底绝望了,吞下了147片安眠药,扭开了一大罐液化气,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死神拒绝了她,当孔德娟睁开眼后,身边襁褓中的孩子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看着正在啼哭的儿子,重生后的孔德娟暗暗告诉自己,孩子不能没有我,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无论怎样困难她都坚强面对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不但没有压垮孔德娟,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她一边给脑瘫儿子治病,一边挣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努力!三十几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她也一次次到偏远的乡村寻求偏方。
为了攒钱给儿子治病,她将生活开支压缩到最低,一日三餐米饭、馒头、菜汤、咸菜。为了赚钱,她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给厂里加工零活,糊彩带一分一个,她一夜糊2000个,凌晨打个盹儿,一早就去上班,抽空再干些糊纸盒、压瓶子盖、钉扣、缝裤角等杂活。在她心中,点点血汗钱就是儿子的救命钱,由于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她好几次晕倒在大街上,30多岁的她头发已花白,但无论怎样艰难,为给儿子治疗,她都不灰心、不放弃。社会也没有忘记孔德娟,她所在的公司、社区,还有她的亲人和朋友,都在经济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孔德娟的父亲病重,父亲住院期间,她雇了一个临时保姆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她则24小时
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出院。2010年父亲病重去世后,她又挑起了照顾母亲的担子,她以实际行动告诉儿子什么是“孝”。
她为儿子打开人生的大门
孔德娟常常想,儿子残疾,虽然手无法使用,但还有脚,身残但要志坚,一定得让他学会生存的本领和技能,不能一味地依靠救济帮助。因学校不收儿子上学,孔德娟一边干着活,一边教他识字,鼓励儿子征服命运。孔德娟母子的事迹经广泛宣传报道后,1996年4月烟台一中团委组成了“爱心中队”由几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定期给她儿子上文化课,后因住址搬迁,烟台奇山中学团委接过了爱心接力棒,将孔德娟的儿子列为该校的“名誉”学生。
1996年,儿子牟村对电脑有了兴趣,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孔德娟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上了宽带网络,烟台大华等电脑学校的领导得知情况后免费让她儿子去学习。在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师同学们都以为这样的天气,他们母子不能去的时候,孔德娟推着儿子走进了教室,这一刻,全体同学和老师起立,雷鸣般的掌声让孔德娟和牟村终生难忘。几个月后,当牟村用脚趾敲打电脑键盘在电脑屏幕上打出“妈妈为我头发都白了,我爱我的妈妈”时,坚强的孔德娟禁不住热泪盈眶,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母亲,不管怎么付出,都值了!如今,牟村在社会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专门服务辖区的残疾人。在母亲的教育引导下,牟村阳光、孝顺、向上,2014年,牟村荣获芝罘区“自强不息道德模范”称号。
母子俩要把阳光送给更多人
2013年,孔德娟和儿子在芝罘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那么多人的关爱,让我们成为一对幸福的母子,人要懂得感恩,我们要把阳光送到更多人心里去,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两年前,孔德娟得知一位名叫“晓辉”的女孩与儿子患有同样的疾病,同时由于苦闷和自卑,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我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苦难困惑,我们两家有缘相识,共同努力,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孔德娟找到女孩的母亲,坚毅的目光给了这对母女勇气。
2013年4月,她和儿子一起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以最纯粹、最彻底的形式回报社会。2014年4月26日,孔德娟和她的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的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一个好人带动一批好人。在孔德娟和牟村的影响下,现在整个服务队有400多名志愿者。这其中,既有从国外回来的硕士志愿者方文,也有调班参加每一期志愿活动的上班族邢彬彬,还有带动同学一起投身公益的大学生宋欣欣,更不乏成功的企业家范晓苹……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没想到免费看电影还中了奖”, 晨报与爱融烟台联手推出25场“盛夏消暑·全城热映”公益电影
YMG记者滕新书“本来只是出来乘凉的,看到这里露天放电影就过来了,没想到抽奖还得了一个夏凉枕头!”昨天晚上,市民老刘直叹自己运气好———他出来...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