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烟台,有这样一所高校———建校时间不长,却已达到万人规模;生源基础不一,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受社会欢迎的人才;没有历史名校耀眼的光环,却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良好口碑。这就是年轻而充满活力、规范又独具特色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经过十二年的探索实践,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结出丰硕成果。让我们一起走近文经,去领略这所美丽学府的独特魅力,见证她一路走来的辉煌。
6月5日-7日,全国“用友新道杯”第十一届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决赛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火热开赛,来自全省近30所本科院校的70余支队伍、500余名参赛选手齐聚文经。经过激烈角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参赛队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并荣获“最佳组织奖”“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代表队将以优异成绩直通国赛,与全国优秀学子继续争战赛扬。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成立于2003年,为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综合类高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建校十二年来,学院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能力“接地气”、技术水平“有底气”、综合素质“得人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到文经,每一位学子都能绽放绚丽多彩的个性,都能放飞和追逐各自的梦想,最终以最好的自己走向社会。
通讯员张卫静摄影报道
“个人定制”,激发学生潜能
文法系2013级的包一泽同学最近有点“火”。以他为主、新闻专业学生自发组织的“i文经”微信平台,目前已经拥有9000多名学生粉丝,并在2015年5月22日冲榜至全国高校自媒体榜第5名。作为“i文经”记者站站长的他,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有强烈的敏感性,他坦言,i文经的发展是他最大的收获,是他的兴趣所在。
包一泽事例是文经“全面培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一个缩影。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具有不同潜力、不同志向和不同能力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院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各种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篮球联赛、主持人大赛等,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校园记者团、院报编辑部、校园广播台等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专长突出的优秀人才。一批批文经学子在学校得到了历练与成长,“圆梦”文经。
“文学小伙的电视梦”———崔志远,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其拍摄的电视散文《天鹅湖》、《秋色》分别在第七届和第八届百家电视文艺节目展评中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是我国大学生首次获该项荣誉,为高校首例;
“外语系女生的武术梦”———扈文丽,本科学的是英语,却考上了体育专业研究生,得知这个消息的人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怎么可能”,但是,凭着对武术的热爱与坚持,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并频频获奖的她,用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圆梦在文经———这就是文经的魅力所在。“我们学校育人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另外就是通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目标。”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院长于光辉如此诠释办学理念。
以教促学,构筑“文经气象”
不久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一间学生宿舍走红网络、《今晨6点》等媒体———食品
系一个宿舍的“五朵金花”全部考研成功。在接受采访时,五姐妹异口同声:“文经学风正,在这样的氛围中想偷懒都难!”
无独有偶,从食品系再次传来好消息———前学生会主席团四名成员及团总支学生副书记5名学生干部骨干全部高分考研成功。
上课时间,文经的教室里可以看到一排排装满了手机的手机袋;晚自习时间,可以看到文经的教室座无虚席。
这就是独特的“文经气象”。前哈佛大学校长、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
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风气和质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风气和质量来自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这就是“文经气象”的灵魂。
杜晓彤,文秘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连续三年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一,并获国家奖学金;成功通过自考,并考取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后考取山师大博士研究生。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她说:“我庆幸当年选择了文经,文经给了我快乐学习的翅膀。”
田晓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时收到世界百强名校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等欧、澳、亚三洲七所著名学府入学邀请,最终以全额奖学金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
优良的学风来自优质的教风。教师在这里得到了历练与成长,“青蓝奖”“烛光奖”等激励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和传道授业解惑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近日,第二届山东省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省12所参赛的独立学院中,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凭借省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位居第一。
在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熏陶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考研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居同类院校之首。近五年来,学院有972名学子考上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有657名学子通过专升本考试,比率高达20%;司法考试通过率逐年攀升,达到50%;每年都有5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国家公务员;有千余名同学获得内审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等各种资格证书。
“达人”频现,彰显育人特色
2015年1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布一个“接地气”“有底气”的人才之局》为题,对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特色育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学院制定了“(1+4)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灵感。每年的学科竞赛、专业知识大赛、兴趣爱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造就了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竞赛达人”“创新达人”“创业达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张世岩,经济系学生,把一腔热情投入音乐中,开办吉他培训教室,毕业后一直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创办的“青沐音乐艺术中心”已有三家分店,培训学生千余人;
陈玉禄,管理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运营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种国家级、省级竞赛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并屡屡获奖;
王坤园,是个能“折腾”的男孩———做过网络营销,组建“前程培训”创业团队,做绿化苗木经纪人,赚取了他人生路上的一桶桶金。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近5年来,有800余名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奖项465项;
与美格数码、中科院烟台计算机研究所、喜旺食品等建立校企合作,目前已有136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共有小蜜蜂数码科技、烟台折扣网、新民教育、校园物流中心等近60个入园项目,涉及互联网、教育培训、物流、传媒等多个领域,带动了500余名学生自主创业;
学院就业率稳中有升,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
这一组组数据有力地证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成果显著。
立德树人,大写志愿精神
每到周末,莱山区滨海路房家村的一间教室内都会传来琅琅读书声,这就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的“周末课堂”。每个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如约来到这里,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留守儿童周末有了家。“周末课堂”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的关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把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放在首位。
在文经,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身穿白色太极服装的同学在一招一式地练习———“崇武尚德,弘扬国粹”的太极
文化在文经校园里蔚然成风。太极“和合文化”成为文经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德育化人,润物无声。在长期的德化教育下,文经校园涌现出了一大批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有被评为“烟台市优秀共青团员”的张鲁嘉、扶起倒地醉汉帮其寻找亲人的“最美女生”张晓花、救起落水妇女不留名的外语系学生张言昭、帮助受骗老夫妇讨回现金的新闻系实习生赵鹏……文经学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交警大队、老年公寓、公共交通、大型比赛、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贫困农村、藏区儿童、支援西部、暑期支教等,都活跃着文经的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最美文经人”的内涵。
“当今大学的功能已经并将继续从精英教育逐渐发展到大众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担当,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把‘人生的扣子\’扣好。”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相然如是说。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孟凡利在长岛县调研时指出, 坚持高标定位争创一流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晨报讯7月19日,市委书记孟凡利在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树军的陪同下,深入长岛县进境商品保税直销中心、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和西海岸海湾综合开发项目现场调研,要...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