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中国制钟工业正好走过百年历程,至此,烟台“北极星”也迎来了百岁寿辰。昨天上午,由“钟王”之称的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制钟工业暨北极星创业百年纪念”庆典仪式在烟台文化中心广场拉开帷幕,这也意味着烟台又多出了一个百年品牌。
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曲波摄影YMG记者申吉忠
历史:中国机械制钟发源于烟台
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先生在烟台创办宝时造钟厂,产品注册为“寳”字商标,这成为中国机械制钟的发端。这家钟表厂就是现在的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的前身。
宝时造钟厂创办初期,许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为此,他在1915年至1918年,先后三次以经销者的身份,亲自赴日本大坂的马球钟厂观摩学习。李东山自幼未曾读书,对所看到的、听到的技术全凭脑记,回国后苦心研制,并从德国购进造钟设备,经过近三年的苦心研制,终于在1918年初试制成功第一批座、挂钟,注册商标“寶”字。宝时造钟厂的创办和“寶”字钟诞生,标志着我国造钟业由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进入机械化、工业化的新阶段。“寶”字牌座、挂钟一问世,就面临着与洋钟的激烈竞争。当时,各种外国时钟充斥市场,其中尤以日产“马球”牌时钟占有优势。当时的胶东半岛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但宝时造钟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华美的外观,低廉的价格和高精度赢得用户。1923年以后,产品除在山东境内销售外,还销往天津和东北的部分地区,1926年产量达4.5万只。
辉煌:企业效益曾占烟台经济总量11.2%
上世纪五十年代,烟台钟表人响应党的号召,走上了“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道路。1954年,德顺兴、新德、永业三家造钟厂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年产钟表6.9万只,为1949年的19.3倍。
1956年5月,三家造钟厂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的烟台造钟厂,产品使用“寶”字牌商标。1960年1月,开始使用北极星商标,年产钟表49.2万只。1962年,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性质转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山东烟台钟表厂。
在北极星发展历史上,企业效益在1982年曾占烟台市(含威海市)经济总量的11.2%。北极星曾四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最高奖,先后获得中国首批十大“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和“中华老字号”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改革:企业重组焕发出新发展活力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北极星也与全国的同行企业一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2000年,组建了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推动北极星逐步由重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加快企业发展上来。2009年底,北极星对生产钟类产品资源进行了重组,组建了烟台北极星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北极星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创造了条件。
目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整合成8家,主要产品有机械钟、手表、石英钟、技术用钟四大类和宝石、弹性元件两个配套产品,钟表零部件、机芯和成品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可以说北极星控股公司已度过了最困难时期,通过一系列资产运营扩张规模,现净资产已达到1亿元以上。
发展:一台高档钟效益顶普通的5台
近几年,普通钟表利润越来越低。只有挺进高端钟表市场,做出独有产品,振兴北极星才会有底气。“陀飞轮”是一种特殊的旋转调速器,北极星公司将其运用到高档机械钟上尚是国内首次。一台内含7件专利的“陀飞轮”高档钟,经济效益能顶普通的5台,产品远销欧洲和东南亚。
另外,北极星已成为高铁时间同步系统全国最大的供货商,为国内高铁的200多个车站及枢纽工程提供了计时服务。2013年,北极星研发生产的精密航海计时仪和舰船子母钟系统用在了对神舟十号进行监测的“远望号”上,确保监测神舟十号零时差。
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基介绍,北极星在机械钟领域好多地方已经超过德国。钟表是机械之母,可以延伸到很多的行业,如当下倡导的“互联网+”。未来的时间系统,将是一个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高嵌入化的趋势。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小志愿者三站读书文化节“寻宝”, 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写作和阅读知识,还收到文具、图书大礼包
听名师指导该如何写作与阅读,参加寻宝还有意外收获,喝着鲜榨的新鲜果汁、拿着丰厚大礼包,昨日,晨报的20名小志愿者参加了由三站青华书店主办的首届“三...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