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挚爱绒绣许若愚

来源:今晨6点 2016-10-01 20:26   https://www.yybnet.net/

他们,是有着一手绝活的老烟台,他们散居民间甘于寂寞。听他们口述烟台非遗项目,就如同坐上时光机,穿越到了几百、上千年前的烟台。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烟台历史。敬请关注,“十字街”周刊陆续推出的文化系列访谈类栏目《对话传人》———

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

说起绒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有四幅著名的绒绣,其中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作,为烟台绒绣杰作。在民间,关于绒绣技艺,一直以来有“南上海、北烟台”的说法。

本期做客《对话传人》栏目的,是一位特殊的嘉宾,这也是开栏以来最特殊的一次对话。因为81岁的许若愚身体不适加上听力衰退,只能跟记者以笔交流。但从字里行间中,记者都能感受到他对烟台绒绣的挚爱以及对传承的责无旁贷。

祖母是烟台绒绣第一人

记者:您的祖母是烟台最早的一代绒绣手工艺者,您对于烟台绒绣的历史了解多少?许若愚:烟台绒绣,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久负盛誉的、庄重典雅的手工工艺美术品。100多年前,烟台刚开埠为通商口岸,我的祖母将一团团花花绿绿的英国洋毛线,按照一幅名叫《王后出巡图》的油画,绣织在网格布上。这幅绣品,便成为烟台绒绣的处女作。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王后出巡图》背后的故事?

许若愚:我的奶奶讳名董泰,性格文静,做得一手漂亮的女红,尤其擅长民间挑绣针法和剪花。未出阁前,她的技艺就闻名烟台方圆几十里的街巷。1886年,有个法兰西传教士史密斯,要送一件礼物给英国王后玛丽过生日。当时在英国最流行的工艺品就是绒绣,玛丽王后也擅长绒绣,史密斯就突发奇想,想找一个中国民间绣织高人,用英国的毛线和图案加上中国的技法绣一幅中西合璧的绒绣。后来,她找到了烟台商界名流李伯轩,几经辗转就找到了我奶奶。

当李先生将一堆花花绿绿的英国毛线、网格布以及《王后出巡图》油画送到我爷爷家后,奶奶感到很为难。这些材料对她来说不仅陌生,而且如果做得不好,肯定会丢中国人的脸。然而,“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这样,她走进绣房,一干就是半年多,硬是凭着聪慧心智和高超绣技,用陌生的绒线把油画绣在了陌生的网格布上。

临危受命做“掌门人”

记者:那您是从何时,受到何人影响开始接触绒绣的?

许若愚:小时候,我是学校里的优秀生,尽管奶奶和父母都擅长绒绣,但我还是想读书干点别的,但烟台绒绣几度沉浮,父母临危受命,我才继承家业,将一些绒绣的绝艺延续至今。记者:您能不能详细说说当时的事情?

许若愚:1894年,我的父亲许振邦和母亲开办了烟台第一个绒绣加工厂,当时名叫许家花庄。工人最多的时候有八九百人到抗日战争前夕,成了五大部分———靠垫部、绣样技术部、地毯部、绣包部,还加上个底部研制厂,用中国的棉纱五股,支数21支,加上浆,硬度比那个麻的还好,所以以后不但绒绣出口,连布也出口。抗日战争前夕,烟台光绒绣出口在几百万以上,美元,那会儿一百万美元顶现在的一千万!

后来,因为战乱厂子就停工了,直到1949年,父亲重建工厂,当时百业待兴,从事绒绣的高级技术人员屈指可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想到了我。一个雨夜,父亲就把我叫到书房,对我说想让我做许家绒绣的掌门人。可我当时觉得,男人绣花很难为情,但为了绒绣,我还是初中刚毕业,就拿起了绣花针。

绒绣亮相毛主席纪念堂

记者:在制作绒绣的过程中,有没有难忘的经历?

许若愚:应该是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吧。当时烟台绒绣厂的领导和设计人员去北京找到纪念堂总负责室内装饰的华君武教授。华君武教授说,在人民大会堂看过烟台绒绣,也听说过当年周总理多绣多用的指示,就答应了。可这幅大画高7米,宽24米,还要限时完成。

接到任务后,我们组织了40人,分两班赶绣,如果没有那几年的大力培训,当时是很难实现的。这幅绒绣的规格之大是世界之最,今天如果有这样的大任务,可能很难按时完成。

传承绒绣,热爱是关键

记者: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烟台绒绣,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许若愚:一个是在国际上价格优势不如解放初期,中国廉价劳动力也少了。第二是收入不行,养不住人。再一个,天津、北京、威海那个毯子卖得挺好,结果一发展多了,质量保证不了,不是外国人想象烟台绒绣厂出的那份地毯了,粗制滥造,远看是个花,近看是个疤!记者:在传承方面,您有何建议?采取了哪些举措?

许若愚:烟台绒绣已走过100多年的征程。其实,40年前,绒绣的传承就很迫切,我们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帮助厂子筹建设计室和建立配套的绣制样品技术车间。从学校和社会招收青年学设计并派人到中央工艺美院长期学习,现在看收效一般。爱不爱绒绣、努力与否,才是关键。绣样技术车间高潮时人员40多名,现在看有成绩的几位也是以热爱为动力,是经过艰苦努力过来的。

人物名片:许若愚81岁烟台绒绣传承人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4万余初四学生昨天参加中考, 可戴手表入场,家长比较淡定,大多送考但不陪考

昨天是全市中考首日,4万余名初四考生赶赴各自考场,各考点历年送考、备考、候考的场景再现港城。相比刚刚结束的高考,中考有些“不同”,考场内考生可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挚爱绒绣许若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