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沿海开放的脚步,烟台环境卫生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30年来,随着环卫基础设施和作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的更新和提高,环卫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烟台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
道路清扫保洁。由人工清扫逐步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市区主次干道实行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全覆盖保洁、定时洒水、定期清洗道路的作业模式,主要道路的保洁人员配备电动车进行快速化巡回保洁。
市区公厕。由简易的旱厕全部改变为水冲式固定公厕和环保移动公厕,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数量达到185座,并且全部免费开放。新建或改造的公厕功能完备,造型美观,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市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方式。由简易的垃圾池、敞口活底垃圾箱存放,叉车装运演变为封闭式垃圾箱、垃圾间、地埋式垃圾桶、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存放,专用运输车密闭清运,作业方式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运过程的扬尘、洒漏等次生污染显著降低。
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理量由400吨/日增加到1900吨/日,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历经直接填海、简易填埋、卫生填埋向资源循环利用迈进。
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市共建成370座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村居收集站,纳入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居达到88.4%。2014年规划中,年底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清运全覆盖,并逐步实现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李春庆林海清撰文供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圆垃圾桶
任劳任怨的环卫工人(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2004年更新的新式吸污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垃圾收集间
现在的市区果皮箱
1980年,烟台市环卫处试制的小型清扫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造后的公厕
2013年莱山区在第二海水浴场新建的移动公厕
2013年推广使用的新型生活垃圾移动压缩站
新闻推荐
周末,让我们一起用英语讲述《未来的某一天》, “华兹华斯杯”初中生英语演讲比赛复赛周六、周日进行
YMG记者栾静晨报讯由今晨6点主办、烟台华兹华斯国际英语学校冠名的“华兹华斯杯”初中生英语演讲比赛将于本周六、周日(17日至18日)两天进行复赛,来自市...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