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张菁)近半年来,芝罘区人民法院与市保险行业协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保险纠纷案件的调解成功率。区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在调解大厅专门设立了赔偿纠纷调解工作室,市协会调委会派专人进驻,负责调解与保险有关的合同纠纷,此举大幅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效果良好。
9月28日上午,李女士在芝罘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向记者讲述:“我来法院本来是想和某保险公司打官司,主要是在医药费赔偿方面我们没有达成一致。今年6月7日我委托律师到法院准备起诉,经过分流指导室的法官诉讼辅导,选择了诉前调解解决纠纷。没想到提交申请不长时间,就通知我来法院进行现场调解,调解员根据法律依据和他多年的经验来帮我分析案情、利弊。起先我还怀疑过这个诉前调解到底能不能帮老百姓说话,最后经过好几次调解,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我也相信了,通过诉前调解确实是省钱、省时、省力,对于调解结果我还比较满意。”
芝罘区人民法院民事综合审判庭高艳梅庭长告诉记者:“我院通过诉调对接工作,免除了群众往返法院与调解组织之间的麻烦,打通诉调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纠纷的有效分流、减轻群众诉累、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等多方共赢效果。”
烟台市保险行业协会隋秘书长告诉记者,诉调对接工作自3月底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大的方面来讲,化解了当事人双方的矛盾纠纷,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是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实现了保险纠纷的快调解、快结案、快赔付,既取得了与诉讼途径相同的维权效果,又免除了诉讼负担。三是改善了保险公司形象,保险公司节省了诉讼费用,缓和了与消费者的矛盾,维护了良好形象,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缓解了法院压力,优化了司法资源效能;保险案件审结周期大大缩减,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疑难复杂案件得以圆满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五是提升了市保险行业协会服务会员和行业的能力。有利于行业内采取针对性自律措施,提高保险公司合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保险行业协会履行服务职能。
据悉,到目前为止,诉调对接赔偿纠纷调解室受理保险纠纷申请86起,处理结案80起,案件调解成功率64%,诉前调解案件平均处理周期约30天,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维权成本,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直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9日讯(记者焦兰清通讯员涵扬冯岩)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和求职者求职的需求,定于10月20日(星期四)与大型专业招聘网站“58同城”联合举办“烟台市58同城网络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