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供应。那时,烟台市里的副食品店以街命名,如,开在华丰街的,就叫华丰街副食品店,设在慎礼街的,就叫慎礼街副食品店。
副食品店所供应的蔬菜,来自附近郊区的生产队。农民不能直接把菜送到副食店,而要先送到政府下设的蔬菜管理市场,由其调拨。地处西郊的珠玑生产大队属于只楚公社,我们种的蔬菜可就近送到大海阳蔬菜管理市场(在今大海阳路中信银行处)。每天天刚蒙蒙亮,西郊的公路上,装满蔬菜的农用手推车、地排车和马车就络绎不绝地朝市里方向涌去。
当时的珠玑大队有八个小队,以粮田为主,但都留有适量的菜园地。卖菜也是一笔重要的农业收入,所以,大队有规定:好菜优先上市。我所在的第二生产队,上市送菜通常是用一辆地排车(又称大板车),一次能拉上千斤,偶尔蔬菜下得多了,会动用两辆。我正当年轻力壮,又诚实肯干,深得队长赏识,上市送菜的活儿,便经常落在我头上。
上市送菜要起大早,要是去得太晚了,市场当天订购蔬菜的数量满额,人家就不再给你划价了,即使勉强收下,怕也会是给划个低价,生产队可就吃亏了。当年的西郊公路是沙土路,蜿蜒狭窄,凹凸不平,偶尔一辆汽车驶过,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拉着菜车一路跋涉,弯腰俯首爬过两个15度左右漫长的上坡路段(其中最长的有200米远),体力就基本耗光了。可即便是这样,假如队长问一句“谁愿意上市送菜”,男劳力们必会争得不可开交。因为,与干农田活儿相比,上市送菜是个体面的好活儿、甜差活儿。送一趟菜可顶一天的工时,队上给补助两角钱。这两角钱可是个大诱惑呀,相当于今天的三四十元呢。
有一次,菜园组长江大民头天晚上通知我明天上市送菜。糟糕的是,我竟然破天荒地起晚了。当我赶到菜园时,停放在园屋门前的地排车上,菜园组的人早已把四大条筐蔬菜装好,并用大绳封牢,就连车气也都打得足足的。两筐茄子,一筐韭菜,一筐大头菜,装的都是平筐,总共不过800斤。我心里一阵自责,暗暗想,“上了车道,我要拼力跑起来,可不能辜负了大家。”就在我把车襻在肩上搭好,要压下车杆准备起步时,菜园组长朝我走了过来,说:“跃华,你今天去晚了若是划不上价,就把菜拉回来吧,反正社员也是要用菜的。”我说:“今天的菜这么好,我尽可能不拉回来!”出了村,上了公路,已是日上三竿。行人多了,上市送菜的车辆却不见了。我心里虽然不安,但将功补过的信念却很坚定,脚下飞奔,不敢停歇,前方一辆辆的地排车、手推车和大马车,一一被我超过。平常让我很是打憷的那两道大上坡,竟然也如踏平地,溜溜地通过了。
当我拉着菜车,汗流浃背地闯进大海阳蔬菜管理市场的大门时,我立马傻眼了———往常喧闹的市场已是人车皆空。就在我扶着车杆发愣时,站在办公室门台上的一个工作人员朝我挥手喊道:“小伙子,你来得太晚了,把菜拉回去吧。”我把菜车拉了过去,说道:“大叔,你看,这么好的菜我怎么能拉回去呢?我知道我今天犯错误来晚了,可这菜我无论如何也不能……”那位大叔听了我的诉说,沉思了一下,说:“小伙子,你这车菜是上好的菜,可这附近菜店的蔬菜调拨计划今天结束了。你愿意往市里再多走几步,把这车菜送到西马路副食品店去吗?”西马路,在今天的海港路富凯商厦处。“愿意,再远我也愿意!”我忙不迭地点头:“可人家……”“这你不用担心,你等一下,我给你写个条子去找蔡经理。”
片刻不敢耽搁,我拉起地排车就往西马路副食品店奔去。蔡经理对我送的这车蔬菜非常满意,给的价码也都不低。我临走时,蔡经理居然半真半假地说道:“小伙子,如果有好菜,下一次来晚了你就直接送我这儿。”
新闻推荐
今年港城早入夏, 较常年入夏时间提前近一月,“盛夏”仍然在七八月份
最近一段时间烟台市气温不高,颇有些春天的感觉,不少市民还以为今年烟台市的“入夏”时间要比往年更晚些,谁知恰恰相反。记者昨日咨询气象专家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16日、17日,烟台市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