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玉近日,地处渤海深处的大竹山岛,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海防官兵从此告别63年喝不上直饮水的历史。喜讯传来,无比激动,我曾为海岛运送淡水15年,深知戍岛战友缺水的苦痛和送水的艰辛。
长山列岛就像镶嵌在渤海湾里的一串明珠,又像耸立在海防前哨的钢铁卫士,锁钥着京津门户。大竹山就处在这串珍珠的中部最东端,面向长山水道,向西还有小竹山等好几座“四无岛”(无淡水、无航班、无耕地、无居民)。从蓬莱隔海相望,大竹山岛就像一枚大花生,静卧在碧波之上,东高西低,那个只有十几米长的一字码头就在中部的凹陷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艇是一艘专为无水岛送水的运输船,每次只能运水50吨,这叶小舟常年奔波在蓬莱和“四无岛”之间。战友们编成了顺口溜:“大小竹山车由岛(万鸟岛),高山猴矶来回跑”,我在艇上一跑就是六年,后来调到机关也一直为岛上供水服务。海上风大浪高,气候多变,加上天旱少雨,断航和无水可供时有发生。驻岛官兵向来视水如油,淡水紧张时,他们经常喝雨水,甚至用海水蒸馒头。那几年连续大旱,我们经常要到烟台港、龙口港运水。船舱里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遇到风大浪急,船员们晕船呕吐是常事儿,吐了白水吐黄水,吐完黄水吐红水,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同时,雾航、夜航、大风浪和各种复杂条件下航行伴随着凶险,时刻考验着我们。大竹山码头东侧是一片浅滩,礁石嶙峋,暗流涌动,风浪稍大,靠离码头和锚泊都十分危险。在码头实在靠不住,我们就到浅滩外抛锚,把水管用舢舨送上浅滩,岛上战友们跳到海里把它拉上去。受风浪和海流的影响,船艇有时需要几次起、抛锚才能把一船水卸完。
1975年严冬的一天,我们从烟台送水,风浪太大,船艇向大竹山码头撞去,几次都没有靠上,当时的风向和水深更不适合抛锚卸水。实在没有办法,工作组随船出海的通信股刘副股长决定返航。没想到刚到蓬莱,大家就挨了一顿批。原来,指挥机关的意思是岛上已严重缺水,令船艇就地等候气象好转。但一想岛上官兵的苦,我们这点委屈实在不算什么。还有一次去大竹山,出烟台港后,刚在小山子灯桩转向就遇到了大雾,视距不足一百米。岛上用水告急,怎么办?于是,全艇发动,没有雷达导航,我们就用老办法———航海兵盯准罗盘,把稳舵轮;信号兵拉响了雾笛,敲响了雾钟;机电兵保障好供汽供电、主辐机正常运转;报务员保持联络畅通;其余人员集中到指挥台和船艏两侧观察瞭望,还不时地敲打着锅碗瓢盆儿示警。我们还依据主机转速和海上当时风、流情况计算出航速,再根据航时,在计划航线上找出推算船位,就这样连续推算和判断,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早在码头等候的驻岛部队首长高兴地迎上前来,与我们分享这次雾航成功的喜悦。
如今,经过军地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圆梦,我打心眼儿里替他们高兴。
新闻推荐
奇山街道社会工作站挂牌成立 系我区首家社区社会工作站,落户于塔山社区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孙颖)8月27日,区民政局、奇山街道与普助社工服务中心共同成立奇山街道社会工作站,落户于塔山社区,标志着芝罘区首家社会工作站正式启动,将构建更为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