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血管疾病不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是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形势如此严峻与市民的健康意识、生活习惯和现行的医疗制度密切相关。患者自主就诊的模式使三级甲等医院服务压力逐年增大,医疗资源与就医需求之间供需难以匹配,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问题。而大型公立医院的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却主要被放在患病后甚至终末期疾病救治,难以承担起心血管病防治特别是预防保健的重任。
笔者认为,防治心血管疾病需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患者及潜在患者把医疗模式从被动变为主动,把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身心医学、行为医学和生物医学一体化服务,才能把慢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好、做到位。没有康复和二级预防的心血管病治疗是残缺的,治标不治本。做好康复和二级预防,除了要坚持药物治疗,还要教患者合理运动、健康饮食、管理睡眠和心理健康、戒烟限酒等。
对于破解医患间巨大的供需矛盾,“分级治疗”则是一剂行之有效的药方。所谓分级治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承担诊疗工作,并根据临床治疗时机情况开展动态管理与双向转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血管病防控能力,要从硬件升级、专业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加速基层医院设备更新,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另一方面,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展开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的调研活动,并开展双向交流学习活动;此外,向患者普及心血管疾病知识,提升防病意识。
加强基层心血管病防控能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使广大心血管病患者享受到最适合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惠及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
个论
于明君
新闻推荐
通讯员葛永超张波摄影报道公共自行车作为非常环保的大众交通出行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市区综合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方便了市民和游客多层次、不同目的的短距离交通需求。据了解...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