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中高考直通车10年服务千万家

来源:烟台晚报 2017-08-29 10:40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庞磊摄影报道

每年3-9月招考季,烟台晚报“中高考直通车”便会如期与考生和家长见面,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10年间,从最初仅有的在特殊节点的两期专刊,到零散的豆腐块,直至今年的每日一版,甚至连版。“中高考直通车”悄然成为港城考生备战高考和填报志愿的重要指南。一线教师十年见证发展全过程今年3月,“中高考直通车”再次启程,彼时恰逢全市高三一模考试结束。马上进入的二轮复习对高考极为重要,在备考中要格外注意哪几方面?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烟台一中高三教研组,语数外和文理综合各科教师也第一时间给出了备考建议。3月底,二轮复习正式开始,烟台晚报每天一版,安排在醒目位置连续刊发,不少家长表示,这些来自一线资深教师的复习策略有的放矢,既提纲挈领,又提醒考生避免题海战术,指导意义非凡。事实上,名师考前冲刺指导对于烟台一中的教师而言并不陌生。2008年4月28日,烟台晚报《中高考直通车特刊(上卷)》出版,共计16个版面,当天报纸加印1万多份,得到读者的高度赞扬。6月24日,《中高考直通车特刊(下卷)》与市民见面,总计24个版,给当年中高考的学生报考志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中高考直通车特刊(上卷)》中,近20名采编人员分工合作,多头采访。分别编发了山东省高考政策解读、学业考试取代中考、中考奥运话题作文构想、高考冲刺名师指导等与考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招考新闻。(下卷)出版时,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已经公布,考生面临的头等大事便是填报志愿。为方便考生,晚报采编人员特邀高三一线资深教师支招填报志愿的技巧,同时专访驻烟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详细解读招生计划和专业,提供极具针对性的报考建议。针对寒门学子群体,晚报还专门刊发一个版的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热点问答。

当年,《中高考直通车特刊》邀请首批市区高三一线教师为考生指点备考,从教33年的烟台一中英语教师张怀发便是其中一位。时至今日,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下晚自习后,挑灯夜战,一遍遍修改备考建议,力求以精练的文字传递给考生更多准确的信息。

十年间,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张怀发见证了“中高考直通车”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中高考直通车,直通中高考,可以说是老师的好助手,家长的好参谋,学生的主心骨。”张怀发建议“中高考直通车”坚持办下去,造福社会,服务人民。从一线老师中来,到学生、家长中去。业内人士高度赞扬对教育的全方位关注2008年至今,山东省高考和烟台市中考政策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每一次变化,“中高考直通车”版块都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和深度解读。每年进入6月,高考考点公布。为便于考生和家长赴考,晚报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各考点周边实地打探交通路线、食宿、停车等问题。借助美编团队,次日的“中高考直通车”便会呈现连版图文并茂的高考地图。高考头一天踩点看考场以及每年的考场上,陪同考生上阵的除了老师与家长,晚报记者的身影也从未缺席,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考场外考生与家长的千姿百态。除了考场动态,近年来的“中高考直通车”版块还增加了同题作文和试卷分析,即邀请高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高考作文,由高三教师第一时间对高考试题难易程度、考查内容进行分析。

中高考结束,“中高考直通车”仍在继续前行,下一程公布分数线、填报志愿等的内容对考生尤为重要。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晚报不计成本增加数十个版面,专门刊发试题和答案,很多考生便是据此估分。自高考成绩公布后,便进入长达50余天的招生录取阶段。这期间,晚报及时刊发重要节点消息和提醒,并对每个批次结束后的投档录取数据进行分析。而这些大数据都是来年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中高考直通车”十载对教育新闻的高度关注,也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以烟台市中考为例,如今,每逢重大报名招生新闻发布,市教育局便会专门召开发布会,第一时间在晚报公布。对于晚报刊发的部分新闻,也予以引用。今年中考期间,《中高考直通车》特邀初四教师对英语和语文进行试卷分析,刊发了《作文命题贴近生活实际》、《“人民的名义”入选烟台中考》、《英语题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等报道。文中的内容随后被市教科院点评命题所引用。

自创刊以来,晚报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从未缺位。尤其“中高考直通车”版块开设后,堪称浓墨重彩。多位教育界业内人士坦言,很多重大教育决策最先是通过晚报获悉。市教育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李纪超认为,一份报纸的分量是由其自身的质量所决定的。“中高考直通车”版面之所以被师生和家长认可,与其对专业品质的执着坚守是分不开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晚报始终给予了全面的关注与支持。在版面越来越珍贵的背景下,仍然设置教育专栏,宣传教育政策、普及教育科学知识,展现了强烈的教育情怀与社会责任;在对教育政策与热点的解读报道中,记者秉持科学精神,严谨细致、条分缕析,既深刻到位,又通俗易懂,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信息服务,也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过于崇尚效率与热度的舆论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新闻推荐

莱山第五小学9月交付,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迈出一大步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摄影报道)绿色可调式单人课桌椅、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双层风雨操场……莱山区第五小学将于9月启用,一座现代化小学将矗立于莱山区南部,莱山城乡教育均衡化也将迈出一大步。昨...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高考直通车10年服务千万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