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裕生参与读者评报,是我与《烟台晚报》同行十八年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1999年退休回到故乡烟台,怀着对《烟台晚报》的一份挚爱,我坚持年年订报,天天读报,从未间断过。2012年春,我有幸成为百名晚报读者评报员团队的一员,为期一年的评报生涯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从评报的第一天起,我就进入了角色。由于报社规定的评报时间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为此,我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做了相应的安排,自我限定每天上午用一个半小时进行阅评,一般上午七八点钟拿到报纸后,总是先粗略地浏览一遍,然后再回头细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版面与稿子更是反复阅读,再对其中的一些稿件、图片和版面进行评点,留下简单的记录。11点左右,通过96110,电话报出评点结果和意见建议。直到放下电话,这件事才算了结,心也就踏实了。
可评报刚开始就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之前已办好手续的外出旅游计划与评报时间发生冲突,几次与旅行社协商更改无果,最后还是违心的出行了,耽误了几天的评报。回来以后,马上找来那几天的报纸,仔细翻看,虽然过了规定的评报时间,但我还是提报了自己的评点,算是补救和自我安慰。这是我一年当中唯一中断的一次评报,直到来年二月底评报结束,再也没有耽误过一天。整整一年过去了,除了国庆、春节报休以外,据96110累计,我全年评报343次,对晩报的稿件、图片和版面等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其中很多有益的建议被编辑部认可和釆纳。我还经常对报纸的新闻标题进行评点,几乎每次评报,都要评个一两条,时间长了,96110的工作人员给我加了个“标题哥”的称呼。年度末,我荣幸地被评为《烟台晚报》唯一的一名最佳评报员。其实我知道,众多的评报员都付出了努力和艰辛,我只能算作他们的代表。
贴近平民百姓,倾诉和聆听形成和谐互应,做好评报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评报员共同的心声。评报使我改变了浮躁和随性,提升了阅读能力和鉴别水平,丰富和充实了文化生活。评报中的精心细读,更让我喜欢上了满满山海气息和地域情趣的专刊版面《烟台街》和品性高雅、韵味十足的《文学角》和《读书》版,每期都是爱不释手,反复阅读,然后一一剪下收藏。我要感谢评报带给我的收获与快乐。
晚报廿五岁,根深叶茂,繁花似锦。我已届垂暮,不改初衷,我深信我与晚报没有距离,唯有缘分,没有陌生,却有一份忘年之约。祝《烟台晚报》春华秋实繁荣昌盛,愿有生之年能与《烟台晚报》长相随,同远行。烟台晚报创刊25周年读者征文选登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晴霞YMG记者李仁)昨日,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烟台市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代理、信息分析、法务等人才,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了解知识产权价值、...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