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病毒病具有发生突然、传播快、危害大的特点,其中几种病毒病毁灭性极强,造成绝收。病毒来源种子
种子带毒容易被忽视,虽然通过种子直接传播的病毒不多,但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往往成为设施内蔬菜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源头。这类病毒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侵入幼苗,造成苗子发病,且这类病毒通常通过接触传播,一棵发病的幼苗成为全田病毒病发生的源头,经过打杈等农事操作逐渐传播到全田。
常见的辣椒花叶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能够由种子传带病毒引起。
带毒种子的源头是制种田发生的病毒病,制种公司往往不重视繁种过程中发生的病毒病。
对种子进行清洗、热处理可以去除种子表面和钝化种子内存在的病毒。
简单清洗方法:盆中加入热水,用凉水和温度计调温度到55摄氏度,加入种子,维持水温在55摄氏度,浸泡15分钟,用于降低和钝化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和其他病原菌。如果病毒病严重或怀疑有病毒,则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包衣的种子无需用此方法处理。
带毒苗子
购买苗子和从外地调运苗子已成为常态,育苗过程中发生的病毒病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
对于一些无性繁殖材料,特别是根茎、块茎、枝条等,如果最初的材料携带病毒,会导致病毒病在快繁过程中普遍发生,如紫背天葵等叶菜。杂草
设施、棚室内外杂草、花卉、绿植等,特别是多年生的杂草,是病毒保存库,使得病毒能够长期存活,通过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传播到设施内的蔬菜上。病毒在杂草上通常不显症,但对茄科等种类蔬菜危害大。
小型害虫
小型害虫,如蚜虫、粉虱、蓟马、叶蝉等,群体大,繁殖快,寄主范围广,其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更大。例如蚜虫能传播的黄瓜花叶病毒、瓜类蚜传黄化病毒,粉虱能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蓟马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这些在我国多地都有发生,严重影响番茄、辣椒等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还有两个方面能造成病毒病严重发生,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容易被忽视。土壤
一些种类的病毒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到十几年,如引起茄科、葫芦科蔬菜花叶病毒病的烟草花叶病毒、辣椒轻绿斑驳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土壤消毒不能杀死病毒。吸烟
烟叶中大多含有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对番茄、辣椒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这些病毒经烤制后仍具有侵染力,工人吸烟时手会沾染到烟丝中的病毒,再进行农事操作就会传播到蔬菜上。建议在大棚门口放置肥皂,操作人员进棚前要用肥皂洗手。棚室管理时禁止吸烟。防控方法每种病毒病发生有其关键的发生原因,找到了关键原因即可采取措施。病毒病防控策略:灭病毒源头,控制传播,早发现早清除,不随意用药。
源头控制
选择抗病毒品种、种子温汤处理、棚室内外除草清除病毒库、调运苗子前抽检。
控制传播
苗期一棵蔬菜发生病毒病,后期会有成千上万棵发病,造成全田普遍发生。
通过防虫网、二道门、药剂控制传毒昆虫。例如在温室出入口用50目防虫网覆盖,设置缓冲防虫网室,防止蚜虫、粉虱进入;悬挂黄板监测诱杀害虫等。
推迟打叉等管理
经常发生病毒病的棚室以及在辣椒等易感病毒病的蔬菜管理中应尽量在生长中后期操作,减缓传播,延缓病毒病大发生。
钝化病毒
国外一些花卉公司在修剪、打叉时将刀具、手指蘸一下牛奶,钝化病毒,效果好。随时关注
鉴于病毒病发生突然,传播快的特点,应随时留心病毒病。
蔬菜病毒病一般先在上部幼嫩叶片出现花叶、黄化曲叶、蕨叶等症状,发现病毒病及时发出预警,在微信群等交流,及时判别或送样检测以便明确传播途径,控制病毒病大发生。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病毒病在新长出的叶片症状明显,但番茄褪绿病毒先使番茄植株下部的叶片黄化。
根据实际情况防治
若是接触传播病毒病,应标记病株,在农事操作管理时最后管理病株;若是虫传病毒,应先喷药灭虫。早期病株量零星发生时,应及早拔除病株,并减少打叉等操作,避免病毒病过快传播。排查防虫网
每年9月底—10月初是烟粉虱等小型害虫迁入温室越冬的关键时期,应排查防虫网,及时补漏;更换黄板,监测虫量;发生较重时,傍晚闭棚后用异丙威烟剂熏杀,或用吡虫啉、扑虱灵等药剂喷雾防治。(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郭超通讯员隋旭东摄影报道)8月2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圆满落幕,在最后一项比赛———男子10米台决赛中,由烟台市游泳训练中心培养输送的小将练俊杰发挥出色,以总分533.10分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