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通于肺”“秋不食姜”“春捂秋冻”……关于秋天养生的知识,你了解多少?9月13日,
记者采访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康复医学科书记、副主任宋世庆,请他来为大家介绍秋季养生的相关知识。秋季养肺是关键秋季养生重养肺,为什么这样说呢?宋世庆解释说,首先,秋季的到来意味着以“燥”为主的天气占据了上风,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体内津液加速流失,机体正处于抵抗力相对减弱的时段,而且肺部是人体中最“娇嫩”的器官,养护不当就容易诱发各类肺部或呼吸道疾病。其次,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令与肺气相应,而“肺主皮毛”,体表受凉后更容易招惹秋燥乘虚而入,使肺气受损,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所以,秋季养肺确是合理之选,而“防肺燥,护阴津”则是关键所在。
为了应付秋季之燥,养阴润燥之法势在必行。多喝水是除秋燥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也不妥,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即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根据中医学理论,五脏之肺脏对应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常吃白色食物可起到润肺之效果。生活中可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食物。秋季养神应重收敛宋世庆说,秋季,虽秋高气爽,但气候渐凉,秋风萧瑟而急劲,地气清寒而收杂,秋内应于肺,肺主忧。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易使人产生悲伤忧愁之感,悲忧最易伤肺。秋季养神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不要悲伤忧思,以收神敛气,为冬令阳气潜藏作准备。秋季宜注重精神调养,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用一句话来概括秋天精神调养的原则,即要做到清静养神,而要达到这一点,办法是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安静心神;另一方面宜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忌让“秋愁”上心头。秋季注意防病保健在起居养生上,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所以在秋季人们应在晚上9时入睡,早上5时或6时左右起床,以顺应“收养”之道。同时,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但秋冻要掌握好度,随着秋天的逐渐变凉,人们的衣被要逐渐添加,既不要捂得太严,以免汗出过多伤精耗液,又不能一味地挨冻,以免造成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此外,也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来达到秋季养生之目的。比如按摩手三里穴(手三里穴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手三里穴80次至100次,早晚各一次。手三里穴为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按摩此穴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对腹痛、腹泻等症效果明显,同时对上肢不遂、手臂疼痛、肘挛不伸、齿痛颊肿等症有治疗作用。健康顾问主持人:YMG记者刘晓阳热线电话:6631275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曹杰李娜)20日,在交警部门开展的一次行动中记者发现,烟台市不少驾驶员中已经注意到这种斑马线前的文明,做到减速慢行、主动礼让。上午9点半,市交警三大队民警在芝罘...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