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被人传颂两千多年,但能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在烟台开发区福莱山街道海信社区,就有一户充满爱心的特殊家庭。夫妻俩收留了一位韩国老太,待之如亲生母亲一般,一照顾就是八年。如今,年逾八旬的老人身体非常健康,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她已经不再想她远在异国的家了。
这位韩国老太名叫于培华,1934年生,原本是烟台开发区人,自小跟父母去韩国谋生,婚姻比较坎坷,结婚两次,丈夫都先她而去,留下6个子女。后来,老太太跟着三儿子漂洋过海来到烟台,本想着有儿子在膝下尽孝,也算幸福,可没想到这个儿子将她放在烟台后就慢慢不管不顾了,以致于最后老太太怎么也联系不上他了。于培华老人在烟台无依无靠,不得不出来自己谋生,在蓬莱一家语言学校的食堂打工。
于培华与李秀芬的初次相识便是在这个食堂里。李秀芬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于培华老人的样子。“非常精瘦的一位阿姨,对人和和气气,虽然在韩国生活了几十年,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李秀芬说,那是2008年,她和老公俩人也在这个食堂工作,碰巧结识了于培华老人。当时,老人在食堂刷盘子洗碗,可没想到老人打工的窗口突然倒闭,老板走了,70多岁的老太太,身无分文、没有工作,又找不到自己的儿子,该怎么生活?李秀芬感到十分不忍。她试着和丈夫李子辉提出,能不能把老人接回家照顾一段时间,李子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这场持续至今的“跨国情”拉开了帷幕。
李秀芬夫妻俩起初在食堂打工,后来又在开发区海信社区卖早餐,家里并不富裕。凭空多出一位老人要照顾,有的邻居替他们担心,会不会引起家庭矛盾?这种担心终究还是没有变成现实。8年来,于培华老人和李秀芬一家处得非常和睦,如同母女一般。李秀芬当年1岁的孩子现在已经上了小学二年级,时光如梭,这么些年来,邻居们早就把他们看成了一家人。李秀芬一家也早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孩子管她叫奶奶。老太太虽然找不到自己的亲儿子了,可她常常跟邻居说,李秀芬、李子辉两口子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百倍。
照顾一位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长达8年,李秀芬坦言,刚开始只是出于一种人性的善良,觉得老人可怜。后来,大家越处越有感情,慢慢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就成为夫妻俩的习惯了。要是老人想离开,自己肯定不会让她走。
于培华老人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李秀芬夫妇,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离不弃,生活上体贴入微,让她也不再想念远在异国的家了。“住到我家后,有一天,居委会上门走访时发现阿姨是韩国人,街道办、派出所、民政部门都知道了,不仅上门看望她,还请她住到养老院去,可阿姨觉得我们夫妻是真正待她好,于是就没去养老院,一直留在我家了。”李秀芬说。
李秀芬、李子辉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市文明家庭后,夫妻俩都非常淡然,并没有在邻里之间去宣扬。李秀芬说,今后他们还会继续照顾这位“韩国妈妈”,让老人的余生过得更加幸福。YMG记者徐睿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钟嘉琳)昨日上午,2017年中国(烟台)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山东省委宣传部副...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