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但在传统节日里,还是民俗节目能够聚人气。今天是元宵佳节,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内,舞秧歌、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节目纷纷亮相,人们在热热闹闹中,感受着民俗的力量,品味着团圆的滋味。
赏灯游园好热闹
元宵佳节,华灯初上,各个景区、公园、广场上的花灯“绽放”开来,处处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在烟台山景区,市民可以到景区忠烈祠、龙王庙为家人朋友许愿祈福,在忠烈祠门前600多年的古栾树上系上一条红色祈福丝带,为家人朋友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草灯谜自然是必不可少。昨天晚上,记者在烟台山景区看到,从陕西引进了2000多条著名的“陇上灯谜”已经亮相,灯谜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艺术、名人、动物、文字等,吸引了众多市民,还有不少有经验的游客和市民,随身携带纸和笔,答对五条后景区办公楼前领取奖品。工作人员介绍,灯谜兑奖时间为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市民可以大显身手。灯谜迎春会正月十四、十五两天连续举办。同时,景区内各大展馆也免费对外开放,可以到烟台开埠馆内探寻烟台开埠文化,了解烟台历史过往;小朋友们可以到冰心馆内去了解冰心与烟台的不解情缘,循着冰心的足迹去了解她童年的故事;走进烟台京剧艺术馆,可以了解到烟台京剧的起源与繁盛;而富有童话气息的丹麦领事馆,让市民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异国风情。
南山公园正月十五在动物园灵长动物休闲广场,举办“猜灯谜,赠礼品”活动,灯谜以动物保护内容为主,让市民们在娱乐同时收获一份知识。此外,正月十五还将在游乐园中心广场举办一场隆重的烟台市社区秧歌健身舞大赛。工作人员介绍,参加健身大赛的秧歌队达16支,300余人,十分热闹。扭起秧歌闹元宵
锣鼓声声震天响,秧歌翩翩舞新春。昨日,海阳龙山街道举行秧歌大汇演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辖区7支秧歌队登台献艺,锣鼓震天,唢呐齐鸣,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今年67岁的包信佐是龙山街道潮外村秧歌队的领头乐大夫。几十年来,只要村里组建秧歌队,总能看到包信佐的身影。今年排练秧歌,爱好扭秧歌的他把年仅四岁的小外孙也带了出来。“这个扭秧歌是我非常爱好的,也是传辈的,从我父亲那一辈就扭秧歌,然后传到我这来了,每年扭秧歌我都要上,今年把小外孙也带出来了。”包信佐告诉记者。
锣鼓铿锵,点燃激情,只见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箍漏匠与王大娘戏逗打闹、俏皮周旋,丑婆与傻小子滑稽跑动,追逐嬉闹……村民们身着五彩缤纷的秧歌服装,脸上因角色不同画着各式彩妆,手持锣鼓、布扇、彩旗等各种道具,扭起了一场豪放而又古朴的秧歌。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无不拍手叫好。“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的瑰宝和奇葩,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问及海阳大秧歌的历史,包信佐一下子把记者的思绪带到了明朝初期。海阳大秧歌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位置,一是它的历史悠久,二是它的阵容强大,花样繁多。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
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恰似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美不胜收。海阳大秧歌独具的优秀民间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学者及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观赏。
海阳人有句俗语:“没有秧歌不叫年。”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串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同时,村子里有名望的人,还可以“点秧歌”(即点节目)。海阳秧歌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期间穿插的谐趣横生的民间小舞剧形式可以把你带到一个童话世界。团圆,是最好的庆祝
坐上开往烟台的动车组,程浩启程从南京返乡。6个多小时后,昨日下午他顺利到达位于芝罘区的家,并与父母团聚。今年春节期间像往年一样,程浩并没有与父母过一个团圆年,由于单位需值班“守岁”,程浩只能通过电话、视频向父母拜年。直到值班任务结束,他才踏上回家的路。
“其实我早在十多天前就把票买好了,但是直到上车的时候才打电话告诉父母。”程浩的做法顿时让记者有些疑惑。“前几年回家,都会提前说哪天哪天到家,一回家就看到父母已经提早准备好一堆吃的给我。现在他们岁数都大了,忙活起来没有以前灵便,提前告诉他们,怕他们太辛苦。”细心的程浩说,“也是怕提前告诉回家,万一单位又有需要走不开,他们会失望。”下午4点左右,程浩出现在父母面前,这一惊喜让老两口高兴地合不拢嘴。父亲立即穿上衣服,出门去买新鲜瓜果蔬菜。程浩的妹妹闻讯后,也立即赶回家,与哥哥见面。为了让哥哥吃到家乡的“海鲜味”,妹妹特意去市场买了蛤蜊、鱼等海产品。“每次回来她总是忙着给我买咱烟台的特产,走得时候也要带上,生怕我在外吃不到‘家乡味\’。”虽然这一切都让程浩感到很“麻烦”,可每每回忆起家乡的亲人们,还有家乡的土特产,都让他感受身上满满的力量,打拼地更加“起劲儿”。很庆幸,今年的元宵节与周末相连。可细细数来,程浩在家里也只能待上三天。他坦言,还没离开父母时,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以“天数”来计算,如今离开家乡30多年,却以“分钟”来计算。“我很珍惜能和父母一起坐着吃饭、看电视、聊天,就像回到以前没离家时一样。”纵使在通讯、交通都很发达的当下,仍无法平复程浩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每年过年都给父母准备一个压岁包,祝福他们健康快乐。”尽管“年”已经接近尾声,程浩说,他对父母的祝福丝毫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今年,他计划把老两口接到身边,能近距离照顾他们,尽一个孩子应尽的“孝顺”。YMG记者逄苗春娜慕溯通讯员新涛智谦贾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开发区年内新建118个工业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以上 引领企业开拓动能转换新路径
通用东岳新一代发动机投产,完成产值666亿元。富士康布局芯片研发中心、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迈进;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动能强势崛起,万华进入发展快车道,产值和利税实现翻番增...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