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住毓璜顶街道海防营社区的王美玲,那可是位小有名气的热心人,30年来帮助困难孤寡老人,还身兼艺术团团长,常到敬老院为老人送去欢乐,并将团队演出所得用来做公益。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曾帮助过多少人自己都数不清。她说:“十个人帮一个人好帮,一个人帮十个人难帮,每个人只要献出一点爱心就可以帮助他人。”
YMG记者禛祎通讯员孙晓颖摄影报道
义助困难孤寡老人,一做就是30年
认识王美玲的人都知道,她性格开朗,和她在一起总是笑声不断。今年,她被评为芝罘区孝老敬亲道德模范,这一荣誉对她来说实至名归。
王美玲是海防营社区世昌街的一名楼片长,今年56岁,从事楼片长工作二十多年,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说起义助困难孤寡老人的经历,要追溯到1982年,当时王美玲得知社区有一对姓赵的夫妇,无儿无女,却很想享受下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王美玲马上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我母亲在我1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已经无法照顾自己的母亲,可能是因为这个,我对老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看到老人孤独、生活困难,心里就过意不去,一定要尽力去帮帮他们。”王美玲说,自从了解赵氏夫妇的情况后,她就常到老人家中探望,给老人收拾房间、做饭、洗衣,也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老人家陪伴他们玩耍,让老人能享受到有儿有孙的晚年生活。就这样,她把老人当自己父母对待,照顾了他们15年,一直到老人去世。
在社区里,赵氏夫妇只是王美玲照顾的其中一家人。1999年,王美玲还照顾了孙氏夫妇。“他家经济条件很困难,没有退休工资,老人瘫痪在床,孩子也患病在床,我第一次去他家时,家里什么电器也没有,买的肉放在菜板上都变味了。”王美玲回忆,她给老人买了冰箱,送来一些菜和肉,后来又给老人买了电视机,力所能及地为老人改善生活,这一帮就是7年,直到老人去世。
在平时生活中,王美玲从没有停下她助老的脚步。“我前几天还得到一个消息,珠玑社区那边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患糖尿病非常严重,我和安立盛马上去他家里看望他,看看如何帮他。”30年来,王美玲一直是如此,每当看到、听到有哪位老人生活困难、无人照顾,她都要第一时间去老人家中看望,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多年来,她自己已经记不清帮助过多少人了。对老人是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王美玲每年都会资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她常说:“我也是做母亲的人,看不得孩子受苦,看到孩子渴求上学的眼睛,我无法不伸出援手。只要自己少买一件衣服,孩子少买一个玩具,可能就会让另一个孩子有上学的机会,而且这个事对于我来说不是困难的事。”所以,每年王美玲都坚持资助3名困难家庭孩子上学。“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当记者问起王美玲坚持做好事的秘诀时,她笑了笑说:“我没感觉我是在做什么好事,只是在做良心事。”也许就是这种不求回报、做良心事的信念,支持着她30年来的“爱心事业”。
组建义工艺术团,为老人带去健康和快乐
在社区,王美玲还是一位艺术团团长。2010年9月18日,她组建了海防营社区慈善义工艺术团,当时只有十几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艺术团已达到200多人。在火车站,她又成立了美玲广场舞蹈队,义务教老年人健身操、广场舞、交谊舞,让老人们获得健康,也增加生活趣味。热爱文艺的她,还常常带领她的团队到各个养老院、军营、社区慰问演出,给老人,军人和居民带去欢乐,在社会、社区赢得了无数赞誉。她说:“老人的欢乐和健康不仅对老人自身有帮助,也会减轻他们儿女的负担,自己也可以从老人身上感染快乐,一举三得的事,为何不做?”
王美玲带领的艺术团团队,不仅使团员们锻炼了身体,还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更给社区带来了精神文明之风,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使社区更加和谐了,让大家的感情更深了,生活更有滋味了。“我还要感谢我们艺术团的团员,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做公益,每次义演都很积极,偶尔有外出演出的机会,大家也都将演出所得拿出来做公益。”王美玲说,她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才让她更有力量去帮助人。
这就是王美玲,总有爽朗笑声的她,曾多次被评为“山东好心人”、“学雷锋优秀队员”等称号,她还是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的副队长,常年参与公益活动,每次创建美丽城市的行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帮助回家的人提行李、粉刷脏乱的墙壁、协助交通管制等,她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更多人参与到志愿队伍中来。王美玲也将继续带领她的义工团队,活跃在社区大街小巷中,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张怡)如果你家里有八九成新的闲置物品,扔了可惜,送人又不好意思;如果你家里有看过的书籍,用不上的文具,想拿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