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步姝菡实习生赖杰摄影报道
从芝罘区驱车近1个小时,来到牟平区水道镇东石桥村。沿着村中平整的水泥路,一路开到山顶,满山的蓝莓园映入眼帘,一米多高的蓝莓树上挂满了红的紫的果粒饱满的蓝莓。帮工们也戴着帽子、手套忙着采摘。这18亩种植园里的4500棵蓝莓是长安大学地球物理学毕业生宋尚霖的“田园梦想”的第一步。
大学生回乡务农
宋尚霖是致尚农庄(蓝莓园)的经理,放眼周边农村,在家的年轻人一只手都够数的,更别说大学生了。宋尚霖是2016年长安大学地球物理学毕业的高材生,他的同学不是到科研机构就是进事业单位,偏偏就他还真的开垦起地球了。
但回乡还真不是他的一时头脑发热。大二的时候,宋尚霖看国家对农村改革、支农惠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他早早地就跟爸妈商量着要回来搞农业。2014年,宋尚霖父母流转了村附近山头的18亩地,在时任村第一书记王帅真的帮助下,引进了树龄两年半的蓝莓苗。还请了技术人员帮忙栽种和传授蓝莓剪枝等技术。“蓝莓五六年期才能结果,刚买的时候是两年半,栽了两年多,去年开始产果比较多,今年正好到了盛果期。”蓝莓2016年开始结果的时候,宋尚霖也从大学毕业回来,正式接下蓝莓园的打理事务。
“哪有大学生愿意回农村干农活,村里的农民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回来务农,不过农业这块总得有人干吧。”他算是周围村里第一个读完大学回乡务农的,“我们村之前是个省级贫困村,我也想回来给村里贡献点力量。”说完宋尚霖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感觉自己是不是说大话了。
增加农民收入
为村里做贡献,这可真不是说大话,别的不说,就种植园每年雇用帮工也增加了村民的工作机会。
18亩蓝莓,4500棵树,每年要产2万斤蓝莓,雇帮工是免不了的。蓝莓成熟期正好处在大樱桃与苹果中间,往年村里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消暑”的季节,三五成群,打牌摸麻将,自从有了蓝莓,再去村里看看,哪还有那闲情逸致,都争着去赚钱。宋尚霖一天光支付人工费就1400元。他说,反正都得请帮工,钱让自己村的人赚了多好。
资金瓶颈亟待破解
今年每棵蓝莓树可产蓝莓5—6斤,整个蓝莓园产量预计可达2万多斤。蓝莓售价最好的时候一斤可达到45元,平均收购价一斤也能达到20元左右。而且每个周末都有许多市民前来蓝莓园采摘蓝莓,能卖出一斤25元的价格。尤其今年因为气候原因,蓝莓掉了有几千斤的果,现在果价连10元都卖不上。截至目前,宋尚霖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谈到自家蓝莓市场反响的时候,宋尚霖无奈地说到:“蓝莓品种不一样,就跟樱桃一样。由于消费者对蓝莓不了解,只知道蓝莓而已,以为大的就是好的,其实并不是。市场上的都克(蓝莓品种)只是个头大,口感并不好。我们家主要生产的北陆(蓝莓品种)它皮薄、甜,但是缺点是个头小。市场销路打不开,价钱提不上去!”
目前致尚农庄的蓝莓大部分均由收购商收购了,部分由宋尚霖通过朋友圈销售出去,销售渠道比较局限。他也尝试了与一些本土的生鲜平台合作,虽然质量得到保证,但宣传面还是受到局限。宋尚霖表示未来一两年想走网络电商平台,把销路拓展开来。
除了销路问题,宋尚霖也坦诚,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蓝莓园的成本投入大,融资难,没有资金。他本想再包60亩地,把这里建成一座“花果山”,做成一个农产品种植基地,把生产规模扩大一些,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由于前期已投入六十万元,这些钱还是宋尚霖把准备婚房的钱垫上了,“目前蓝莓园的资金的确有些缺乏。”宋尚霖坦言,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农业贷款也变得更加容易。还有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补贴,和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这些都给像他这样的返乡青年创业务农提供了帮助,他目前也正在积极寻找途径,扩大生产。
新闻推荐
为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莱山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大学生实名登记,精细化做好就业服务保障,着力...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