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任雪娜通讯员王锋夏盛)劳动关系和谐,让受雇于用人单位的职工劳动并快乐着。走进烟台开发区,这样的和谐画面有目共睹。昨日,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现场会在烟台市开发区举行,省内各地市“同行”均赶来交流学习。2016年7月,开发区被确定为山东省首家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自此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了重大劳资纠纷预警应急机制、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劳动保障两网化、劳资人员工作例会等多个优质工作品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和谐“软环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发区从提升企业和职工的文明程度入手,让文明诚信在劳资双方心中生根发芽。2008年,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考评制度,其核心就是引导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生产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社会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中,将员工合同签订、保险缴纳、工资发放和劳资纠纷等7个指标作为权益保障内容纳入考核。在近两年全市和全省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中,开发区企业分别占全市的25%和80%。
针对辖区企业产业链状化的特点,即一个大企业有多个配套企业、协作企业、供应商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开发区充分发挥大企业带动引领作用,促进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是该区最早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运作最成熟的企业,通过劳资例会典型宣讲、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推广方式宣传推广活动,该公司带动其配套的50余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辐射到区内其他中小企业。
作为全省、全市试点区域,开发区着力构建劳动保障“网络化、网格化”体系。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划分网格,在全区建立起4个街道二级网格和以福莱山街道服务中心为试点的38个村居、社区三级网格,形成了“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的网格模式,并逐步将就业及人力资源服务等5大类72项服务职能下沉到各网格。挂牌设立4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明确18名工作人员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各村居、社区聘任兼职协管员165名,并在全市率先落实每人每年2400元的补贴资金。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全市第一家县区级劳动保障指挥中心,实时动态监控全区劳动保障工作运行状态,进一步提升了对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光部门“一头热”不行,还要让企业和职工切实获益,从而调动双方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开发区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劳动保障执法的合力。人社与住建、市监、公安、工会等部门的配合联动,定期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保缴费等专项执法检查;联合住建局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定期例会和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建筑行业市场准入和劳务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防止农民工整体欠薪情况的发生。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作用,推动自治自律,形成了企业劳资人员工作例会覆盖企业基本需求、人力资源协会保障企业高端需求的良好局面,实现劳动关系建设由“管理”到“治理”再到“自治”的转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企业自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模式。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不仅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也为全区招商引资增添了“砝码”。
新闻推荐
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启动 保障方式分为医疗专护等三种,部分特殊群体的个人缴费由政府资助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继英林磊)根据烟台市《关于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意见》,芝罘区自2018年6月30日起全...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