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李珑通讯员王迪)近日,牟平区玉林店镇某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水道法庭庭长于祥波正在调解一对老夫妻的离婚案。这是六旬老太李某第二次起诉七旬老伴段某要求离婚了。
第一次起诉时,水道法庭的调解员做通了李老太的工作,老太决定撤诉,而老太的老伴段某始终没有露面。这次于祥波联系上了被告段某,被告说不想离婚,也不想到法庭,家里果园也正是需要干活的时候。考虑到农忙时节,于祥波决定亲自到二老家中调解,了解二老的生活和情感情况。
通过起诉书和同李老太的交流,于祥波总结了三条李老太想要离婚的原因:家里农活老太自己干,园里苹果老太自己卖;李老太在外受了委屈,老伴默不作声;对于老伴的生活习惯无法忍受。针对这三条,于祥波在调解之前特意走访街坊邻居了解情况,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邻居们均称段某很老实,只知道干活,经常一个人上山管理果园。这截然相反的描述,真相究竟为何呢?
在调解过程中于祥波发现,李老太是个急脾气的人,但是段某却不善言辞,这两人有了矛盾一个急于得到回应,另一个却选择沉默,郁结长期得不到开解的李老太,最终爆发要求离婚。在与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于祥波引导二老好好谈心,但是段某却依旧寡言少语,李老太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李老太面对沉默的老伴,独自出门中断了调解。
“判决离婚不以起诉几次为标准,”于祥波说,“所以即使原告第二次起诉,依旧无法证明两人的感情已经破裂无法弥补,且从二老相伴这大半辈子和现在的年龄来看,判决离婚显然不妥当,所以我们决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为此,于祥波特意在二人的判决书后附上寄语表示,风雨几十年,离婚需慎重。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感悟,珍惜彼此的缘分。
于法官在寄语中写道: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外乎是理解、沟通出了问题。若原、被告能多谈谈心,被告多一次交流,原告多一份理解,两人有和好的可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根据省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关于边督边改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9月8日,省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烟台市的第八批信访件...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