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盖鹏摄影报道“幸亏有这处公益‘换书吧’,可解决了我四处给孩子借教辅材料的大难题!”1月5日一早,市民李女士赶到位于烟台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的“换书吧”,给孩子寻找适宜的教辅材料。据工作人员介绍,“换书吧”目前存书量超过两万本,其中五分之一为教辅书籍,虽然占比最多,但教辅数量和种类仍存在缺口。
家长带孩子借阅教辅材料备考
下周一,全市中小学即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抓紧时间备考,上周六上午,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换书吧”,挑选可供使用的教辅书籍。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离考试仅剩一周,她就想带着孩子到“换书吧”来挑选初一上学期教辅,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下学期的辅导书。
“我一大早就拿着书单来到‘换书吧’,为儿子挑教学辅导材料。书单上的书名,都是同事家孩子推荐的,那小孩学习成绩很好。”正在挑书的李女士表示,普通的教辅书都在二十元左右,而贵一点的要三四十元。这个寒假估计在孩子买教辅书上的花费要两三百元。看到《烟台晚报》“换书吧”的相关介绍后,就试着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有相关的书籍,省下了不少钱。“虽然不是新版的教辅材料,但大意都差不多,变动也不大。再说,只要是有益的书,对提高孩子的成绩都有帮助,也不在乎这一点半点儿的小变动。”
正在帮孩子选作文类书的一位张姓妈妈对记者说:“我儿子其他方面都挺好,就是写作文总是没有感觉,让他多读读别的孩子写的优秀作文,对提高他的作文能力应该有所帮助吧。换书活动既环保又能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拓展阅读面,提高书的利用价值。”
市民可将过期教辅书捐至“换书吧”
“换书吧”由烟台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和烟台晚报联合创办,倡导分享阅读理念,连续举办六个月以来,已经成为了固定、全民自发的公益活动,很受市民的欢迎,每次换书活动都有新面孔加入。在“换书吧”的记录簿上,记者看到,自去年8月18日“换书吧”成立至今,已有1200人次参与换书,共交换书籍上万册。
记者观察到,目前“换书吧”的存书量已超过二万本,涉及小学、初中、高中、文学、杂志、生活、科技等多项内容,其中教辅材料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另有些父母的必读书目,对注重孩子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会有所助益。仅最近这一周的换书量就在三百本之多,多集中在教辅类、小说类、保健类和科技类。根据交换记录来看,教辅、教材最受欢迎。虽然数量占比较高,但涵盖科目和门类仍然较为单一。“换书吧”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换书吧”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更多市民能够借到自己需要的读物,“换书吧”于上个月推出新规,即同类型的书籍,可一本换一本。“比如初中的孩子,读小学时的教辅材料基本用不上了,可以拿过来,换成初中需要的教辅材料。这样既能让‘束之高阁’的小学材料循环利用起来,同时也换到了自己需要的材料。”“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之际,教辅书浪费现象确实应该引起重视,其回收再利用,无论从节约还是环保角度看,都是值得推广的事。”工作人员呼吁,市民们可将过期的教辅书捐赠至“换书吧”,“换书吧”会将这些教辅书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和家长方便挑选的同时,也节省了费用。况且,教辅书的循环使用还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水、电、煤、木材等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热心市民踊跃捐书
自“换书吧”启动后,记者接到不少热心市民专门致电咨询、捐赠书籍事宜。家住天籁花园的卜昭国是晚报的忠实读者。看到“换书吧”设立的消息后,他多次联系了工作人员,将60本精心珍藏的书籍杂志捐赠给“换书吧”,其中包含不少具有实用价值的美容、电工等领域的专业书籍。“希望能尽到绵薄之力,为社会多做些事情。”卜先生希望通过捐书,让更多的人从图书中受益,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价值,使更多人享受阅读的快乐。“我家里有70本乒乓球杂志,你们需要吗?”上周末,家住西海岸小区的孙女士将收藏多年的《乒乓世界》杂志捐赠给“换书吧”。孙女士是国乒“铁粉”,自2010年起开始购买《乒乓世界》杂志,家里攒的旧杂志多了,就想捐给小区周边的乒乓球俱乐部,但屡遭拒绝。近日,孙阿姨从晚报上得知“换书吧”接收图书杂志,心里特别高兴,希望这些专业刊物能传到更多人手中,让更多人爱上乒乓,爱上运动。
正是这些爱书人的热心善举,“换书吧”得以不断壮大,让更多烟台市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图书,也可以联系我们,晚报记者将上门收取。“换书吧”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下午1点半至5点。联系电话:13396458251、13562536460。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张波由超)为扩大太极拳运动的影响力,更好地在黄务辖区推广、普及太极拳,1月4日—6日,黄务街...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