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笑声来自———
★乡村连片治理硬化道路4500平方米,绿化补植4.5万平方米,浆砌整治河道5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27余盏,打造休闲便民活动场所5处,安装候车亭、休闲廊架等设施12处。生活环境美了,靓了。★三年致富计划合理分配利用各项涉农惠民扶持政策和资金,以郑家庄村和夹河村为试点,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樱桃种植大棚、蘑菇蔬菜种植大棚、生态采摘园、农家乐等。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都鼓了。“今年,俺村的河道清理浆砌了,大街小巷破损的水泥路翻新成柏油路,路灯换成了明亮的太阳能灯,喜事好事连成串;俺家的小日子也过得挺红火。今天过小年,俺再来买点年货,准备热热闹闹过大年!”54岁的于家汤村于德孝老汉,一边给摊主付钱,一边爽朗地笑着对记者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恰逢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办事处于家汤村大集。冬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于德孝老汉脸上,洒在前来赶集的乡亲们脸上,洒在治理一新的于家汤河谷。于家汤河里的冰逐渐消融,乡亲们的心里盛满一年来收获的满足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年,就要来了;春天,就要来了!于家汤大集设在新建的于家汤小广场西边。集市上从北到南排列着长长的年货摊位,摊位上摆满了鸡鸭鱼肉、蒜苔菠菜、花生瓜子、衣帽鞋袜、年画春联等琳琅满目的年货,周边巫山庄、郑家庄、夹河等村的居民纷纷前来置办年货。赶集的人们一边选购心仪的年货,一边和熟悉的人相互问好,欢声笑语回荡在集市上空,回荡在于家汤河谷两岸。于德孝老汉津津乐道的喜事好事,不仅在于家汤村连成串,在于家汤河沿岸的巫山庄、郑家庄、夹河、初家汤、后山、李庄六个村同样连成串。喜事好事何以连成串?这还要从院格庄街道实施的于家汤河流域乡村连片治理说起。院格庄街道,地处莱山区南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为改变这种状态,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院格庄街道于2018年初开始启动实施于家汤河流域乡村连片治理。院格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静介绍说:治理工程对分布在于家汤河流域的于家汤、巫山庄、郑家庄、夹河、初家汤、后山、李庄7个村实施“五化”等专项治理,强化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庄环境面貌,连片带动街道乡村整体发展。所谓“五化”,是指五个方面的建设。“硬化”,就在对区片内的道路进行全部整修翻新,确保连村道路完好率100%,各村主干道硬化率100%,胡同硬化率80%以上。“绿化”,就是对连村路和各村内的主次干道两旁全部进行绿化,绿化不足的全部升级,村旁、宅旁、较大空闲地、公共场所适合绿化而未绿化或绿化不足的全部实施绿化,每村至少建一处休闲绿地或绿地休闲长廊,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亮化”,把各村原来的破损路灯全部更换成太阳能灯,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率100%,村内次干道安装路灯率90%,村庄密集区域连村路路灯安装率100%。“美化”,就是对各村房屋外墙进行统一修整装饰,做到建筑物立面风格协调,无残破现象,在面积较大的墙面上绘制彰显传统吉祥文化和道德文化的文化墙;绿化苗木多样,突出黄色,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净化”,就是健全城乡环卫一体长效机制,实现“户保洁、村收集、街道集中转运和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模式。同时街道还组织更新了各村的自来水管线,切实做到自来水入户率100%,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每村至少建设一处室外活动广场或休闲步道,拥有室内文体娱乐设施。于家汤河流域乡村连片治理工程,总投资1300余万元。项目于2018年初启动规划设计,5月份完成土建、绿化、路灯工程招标,6月进场施工,11月底整体完工。整个工程,硬化道路4500平方米,绿化补植4.5万平方米,浆砌整治河道5000米,安装太阳能LED路灯227余盏,手绘宣传墙800平方米,打造休闲便民活动场所5处,安装候车亭、宣传栏、休闲廊架等公共服务设施12处。这项工程,使于家汤河流域七个村庄、40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质的飞跃,难怪于德孝老汉说起这事脸上乐开了花。当乡亲们在大集上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的时候,在于家汤河东岸郑家庄村瑞民合作社的樱桃大棚里,合作社负责人郑奎波正在查看大樱桃长势。郑奎波一边仔细端详枝条上的花骨朵,一边对记者说:“春节前后,这些大樱桃就开花了。那时得加强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郑奎波介绍说,他们村的瑞民合作社现有占地2亩和6亩的大樱桃大棚两个,还有一个蔬菜种植大栅、一个羊肚菌养殖大棚。这几个大棚都是近两年建起来的,总投资200多万元,有关部门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补助了近150万。这几个大棚预计每年可为合作社创造利润70多万元。郑奎波说的政府支持,是院格庄街道办事处实施的三年致富项目培育计划。办事处副主任夏万祥介绍说,在治理提升群众生活环境的同时,街道启动实施三年致富项目培育计划。在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组织保障、群众基础等因素的基础上,将郑家庄村和夹河村作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按照“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村民受益”的原则,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樱桃种植大棚、蘑菇蔬菜种植大棚、生态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达到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的目标。下一步,这项计划将在街道16个村全面推开,让乡亲们的腰包全都鼓起来。听着夏万祥的介绍,郑奎波说:“俺们也不能光靠政府帮扶。合作社将依靠自身力量,滚动发展。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一到两个花卉大棚、一个有机农场和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到那时,俺村就真的富起来了!”听着郑奎波信心满怀的话语,在场的人由衷地笑了。YMG记者马全应通讯员隋第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外商服务大使”来啦 烟台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对外商咨询问题“有求必复”
“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是指为烟台市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协调推进和诉求解决等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大使...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