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唐寿锐通讯员王俊鹏“充分发挥4个国家级、10个省级园区的平台作用,以更大力度推进‘双招双引’。”4月上旬,烟台市委领导亲自带队,在2019(杭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接会上,重点推介烟台几个重点的园区平台作用,以1861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国家级园区,成为烟台城市产业名片。
从产业孵化平台到港城产业名片,由南尧集团投资建设的烟台1861创意产业园,在政府和广大文创企业齐心发力中,逐渐完成从创意产业到品牌产业的升级换代。
大格局、宽视野,构建文创产业生态系统
“文化产业不缺制造,但缺创造;不缺产品,但缺品牌。品牌代表着创意、代表着影响力、代表着含金量,文化产业必须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来实现升级换代。”去年年底的一次文创大会上,这句精彩的演讲点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大方向。而1861园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也率先走在前列。
记者在园区走访中了解到“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教育”“文化+旅游”等以“文化+”为核心的新业态企业在园区已是遍地开花,竞相发力。园区一些文创企业凭借在“文化+”价值链融合创新领域的卓越能力,揽获很高的荣誉和认可。
回首这几年,1861园区是如何在高层次上进行运营发展的呢?“十三五”规划提出,至2020年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表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足的信心。同时,烟台房地产也开始纷纷转型升级为产业地产。然而,产业地产一路走来,也到了不得不升级的地步。南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裕明早早预感到,传统的产业园区模式即将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税收财政、产业创新引领和创新资源流动为基本框架的新型园区模式。
与企业不谋而合,烟台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1861园区极大的扶持和推动,提出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位一体”,国际化、智慧化、内容化“三轮驱动”,平台优、服务优、资源优“三核同创”的发展思路,这是一个新型的文创产业生态系统。于是,后来开启了与国内各大高校,韩国、西班牙等多国的文化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
得益于开阔的视野和大格局着眼,1861园区几乎从起步就一路领跑。
躺着赚钱不算盘活,共同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躺着赚钱不算盘活。”林裕明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普通外租的写字楼,入驻写字楼的可以是任何企业,而产业园从开始打造时就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是在定向引导同类企业入驻园区。”南尧集团做园区,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把这些企业集聚过来,而是在企业集聚过来之后,既实现企业的孵化成长,又能整合资源形成有益互补的聚合效应,助推园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南尧集团就开始着手盘活资产工作,林裕明带领团队向国内外先进园区学习经验,结合在自身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思考如何紧跟形势,保持园区产业发展的生命力。他说:“园区是躯体,文化是灵魂,企业是血液。要把这几方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有机的生命体。”
这时来自政府的支持,为园区输送了必要的“血液”,从以设计立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成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在政策扶持、市场拓展方面扶持企业发展,比如,此次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到杭州面向江浙沪大企业进行推介。
从创意走向品牌,着手打造3.0升级版园区
经历了在2.0产业园区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今年开始,南尧开始着手打造3.0升级版1861产业园,目标是聚集和整合行业内的产业资源,引领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方向。林裕明表示:“3.0阶段产业园里的企业与2.0阶段产业园里的企业在入驻园区时区别并不大,关键看入园后如何引导。”在园区的产业定位确定后,从招商开始,他们就有意识地主动选择一部分企业入园,进行孵化。“3.0版”是什么概念?其实就是走品牌化的路子。
据悉,在邀请企业入园时,园区会对企业先进行“问诊”,了解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问题,并针对它们成长中的痛点,提供政策、租金或者销售方面的专门支持。此外,还打造了上万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入驻创客团队36个,吸纳创客600多人,累计孵化企业100多家,同时引进创业导师数十位,平均每年开展各类讲座、技术培训与创业培训活动超过100场次,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被认定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金种子”试点孵化器。
下一步,园区力争将“文化创意”深入融入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附加值,推动各产业实现由加工制造转向品牌培育,由产品价值向品牌价值转型,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真正发挥国家级园区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YMG记者滕新书实习生李萌萌摄影报道4月16日,烟台一对租住在中桦家苑的情侣吵架点火引发火灾,虽然楼下没有被烧,但...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