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一生生活生长在农村,种庄稼,搞生产,离不开各种生产农具,锄镰锨鐝,犁铧耧耙,驮漏圈,辘轳把,耕地的铝具捎砘挂。各个季节,各种农活,有各种不同的用具。杠子,扁担,插杆子,是过去山区农村生产劳动肩挑人抬的主要运输工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杠子,扁担,插杆子这三种工具,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是极少用到的,现在人们更是很少看到了。
杠子,独木,有圆柱形状,扁平形状两种,长约七尺左右,两端粗细一致。杠子,在我们山区农村大多是用本地出产的白楸木做成的。因楸木木质坚硬,抗磨耐用,使用时间长,不易折断。杠子的主要作用是抬东西,抬重量重的物件,杠子穿过绳索,放在中间,由两人同时抬放。过去,人去世了土葬,抬大杠使用,八抬大杠抬棺椁。结婚新人坐轿的也是用杠子抬。由杠子引出了很多名词,歇后语。原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北沙子,现高新区北沙子村在牟平到烟台的路旁,他家的“杠子头火烧”四乡闻名,路过那里的行人都在小铺烩上一碗,临行顺便捎几个路上吃,或者回家捎给孩子尝尝鲜。形容某某人和人争辩,抬杠,拿着不是当理说,人们称他:你真是个“杠子头”、“半截腰插杠子”。是说人家说话办事,已经进行到结束过程,你“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知道不知道,愣插一嘴,一杠子,惹人烦气。
扁担,由独木外皮部破板做成,长而扁平。过去主要是挑八股绳,挑担挑筐使用。早年村里男劳力主要用它往烟台所城里挑脚,卖柴草,贩运水果用,农村主要是挑竹筐装水果,帚条小挑筐装地瓜使用扁担挑。我看到泰山挑山工整天几趟往返山上山下运送物品,都是使用长长的扁担。扁担主要用材是楸木,刺槐,桑木。因为这些树木木质坚硬,且有韧性,滑膛铮亮,使用起来不杠肩膀,不易折断,轻便轻快,灵活流手。扁担,中间略厚,两端稍薄,两端各冒上一到两个榫契,防止两端挑用绳子捆绑的东西滑落。扁担,使用方便,坚固耐用,需要木匠师傅细致加工,打磨,修理,材料要用树木的韧皮部分,顺丝顺绺,坚实牢靠,耐用持久。你看那些沿街串巷,挑着担子走四方的小炉匠使用的扁担,就是特制的,长长的,挑起沉重的担子,上下颤忽颤忽,就着那个劲还一点儿不觉得累。扁担的俗语歇后语也屡见不鲜,什么“有理无理三扁担”,“腰上绑个扁担,横行”。“说什么要想事成,等到铁树开花,扁担发芽”,“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等等。
插杆子,圆形独木,双弓形,两端上翘尖形,似一对羊角,搁在肩膀处呈拱形。插杆子主要用的材料是,刺槐和松木。刺槐木质坚硬有筋,而庄稼人主要用的广多的是松木,因为农村山岚松木满山满岗都是,就地出材,非常方便索取。不过,你要满山寻找近似三道弯的树木不多,需要回家修理整形,用水浸,用火烤,用石压,用棍别,而后,方可使用。插杆子,在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好几条,生产队上山挑小麦,挑玉米秸,挑柴火,挑桲罗,都是用它。人手一条,两手就地向下插上一头,举过头顶,再插地下的另一捆,抬起放在肩上,方便省力。插杆子,细而长,庄稼人看到年轻人长得苗条,大高个,细高挑,说什么:“看人家长得像个大插杆子”。形容小青年个头高,长得好。
杠子,扁担,插杆子,这些原始的山区农村早年使用的肩挑人抬的劳动工具,现在已经被小型车辆取代了,除了一些上不去车辆的地块,仍然需要人工搬挑到路上装车,可以说基本上是不用了。总之,现在的年轻人偶尔看到觉得非常神奇好奇,根本不了解不认识这种早年原始的肩挑人抬搬运工具。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葡萄酒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院区,陈飞听取了八角湾国际人才港等情况汇报。他说,八角湾是...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