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盖鹏摄影报道“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烟台晚报与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联合设立的公益“换书吧”内,前来换书的市民仍像往常一样络绎不绝。
自去年8月19日设立以来,公益“换书吧”已连续举办八个月,成为了固定、全民自发的公益活动,很受市民的欢迎,每次换书活动都有新面孔加入。在“换书吧”的记录簿上,记者看到,“换书吧”设立至今,藏书已超25000本,已有2000人次参与换书,共交换书籍近万册。
“换书吧”内书香四溢
4月20日上午,世界读书日来临前的周末,记者再次来到“换书吧”,与往常一样,浓郁的读书氛围扑面而来。阅览室内人头攒动,有的孩子在父母陪同下正在挑选课外读物或工具书,有的老人则坐在桌前静静阅读,更多的是一些爱书人或蹲、或站,陶醉在书的世界里。“我这是第3次来‘换书吧’了,基本上每次都会带孩子一起来挑选书籍,这种交换阅读体会的感觉真得很好!”家住莱山区的戚女士说,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学校也正在组织一系列读书活动,鼓励亲子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作出正确的阅读示范,才能让子女在成长中充分认识“好读书、读好书”妙用无穷。
唤醒家中沉睡的旧书
目前“换书吧”的存书量已超过25000本,涉及小学、初中、高中、文学、杂志、生活、科技等多项内容,其中教辅材料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另有些父母的必读书目,对注重孩子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会有所助益。根据交换记录来看,教辅、教材最受欢迎。“换书吧”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换书吧”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更多市民能够借到自己需要的读物,“换书吧”规定同类型的书籍,可一本换一本。“比如上初中的孩子,读小学时的教辅材料基本用不上了,可以拿过来,换成初中需要的教辅材料。这样既能让‘束之高阁’的小学材料循环利用起来,同时也换到了自己需要的材料。”“‘换书吧’的目的不仅是让书流动起来,更是让思想流动起来。”烟台汇通实业总公司工会主席单炳川介绍,“换书吧”成立以来,在全社会倡导“盘活”手中藏书、让好书“走”起来的氛围,“换书吧”也成为读书人相聚和交流的平台,让阅读充盈人们的休闲生活。
捐书不断传递真情
如果说图书交换是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点燃更多人的爱书之心,那么图书捐赠则是一次爱心的汇流。“换书吧”启动后,有不少热心市民专门致电咨询、捐赠书籍。“换书吧”设立8个月以来,能够从一开始的3000本藏书发展到如今的25000本,正是依靠这些爱书人的热心善举,让更多烟台市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
家住开发区的周女士是晚报的忠实读者。今年3月看到“换书吧”的消息后,很快联系了工作人员,将80多本精心珍藏的书籍杂志捐赠给“换书吧”,其中包含她珍藏多年的《小说月报》等文学杂志。“希望能尽到绵薄之力,为社会多做些事情。”周女士希望通过捐书,让更多的人从图书中受益,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价值,使更多人享受阅读的快乐。
八旬老人贺荣华是“换书吧”的忠实粉丝,半个月前,他主动联系工作人员,陆续捐赠了150多本图书,所捐图书大多是文学经典名著,其中还有不少是中英双语书籍。贺荣华老人告诉记者,他学的是英语专业,工作也与英语相关,因此收藏了不少中英对照本小说。其中不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红与黑》《基督山伯爵》中英双语版,极具收藏价值。“书是明灯,能照亮前进的方向;书是钥匙,能打开智慧的大门;书是良药,能治愈愚昧的灵魂。”老人朴实的话语正是寄托着对书籍的这份拳拳深情和殷殷期盼。
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图书,也可以联系我们,晚报记者将上门收取。“换书吧”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下午1点半至5点。
联系电话:13396458251、13562536460。
市民捐书名单唐丽霞1500本高承模1000本姜心玲300本李永生200本刘汉君200本袁玉云200本贺荣华150本姜惠玉150本戚树友150本杨富坤100本于本礼100本周女士80本孙女士70本卜昭国60本王志远50本方阿荣50本刘淑华45本高洪达30本陈展鹏30本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林艳)近日,记者从区残联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残疾人证有...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