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郝苗)今年,区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旅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跨越发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广泛开展以国学讲座、经典诵读、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加大对芝罘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阐释力度,推动芝罘咯鞭、只楚庙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性继承,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扎实推进书香芝罘建设。响应全民阅读号召,提升城市内在气质,丰富芝罘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坚持市场化运作,依托重点文化企业,积极推行“1+N”模式,建设社区书屋20处以上,以图书阅读为基础功能,探索构建“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书屋”全方位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推动建设“15分钟全民阅读圈”。持续开展“书香芝罘·全民悦读”品牌活动,搭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阅读平台,推动“全民阅读”向“全民悦读”纵深发展。
繁荣发展新时代群众文化。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以群众文化为抓手,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繁荣文艺创作,深入挖掘芝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立足芝罘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创作具有时代特点、反映百姓民生的文艺作品。繁荣文化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等重要节庆,举办3场以上全区性大型文艺演出;开展一系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00场次以上,免费放映电影1500场次以上。打造南部新城楼宇经济标杆。依托1861园区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引导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创新1861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有序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重视园区效益提升,实现税收增长,继续以单位面积纳税额为主要考量指标,完善企业考核、准入与清退机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腾笼换鸟。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推行高质量招引模式,发挥产业部门牵头作用,力争年内新增优质文化企业20家以上,新增税收1000万元。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沟通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体系,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平台,培育引进创新创意高端人才3名以上,其中芝罘英才1名。增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依托猪八戒网平台及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能力。实施“文旅+”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教育、金融、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文教旅游领域“招商目标企业库”。加大行业领军企业、央企百强、民营企业500强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以信息技术、智能研发为支撑的数字创意产业,力争全年引进3D打印、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企业10家以上。深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文创旅游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引导百姓在艺术精品欣赏、文化旅游揽胜、传统工艺体验等领域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建立区域旅游联盟,立足资源实际,打造以短时、短程、休闲为主要特征的精品线路。依托烟台古城文化资源,将老建筑保护利用与文化博览、旅游功能相结合,培育人文旅游市场。借助现代媒体,积极推进网上营销,推广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精品旅游。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全力推进哈马碧冰雪运动中心、塔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着力建设特色体验旅游集聚区。围绕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与城建、海洋经济、商贸服务业、康养产业有机融合,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创新性,把旅游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打造主客共享的休闲城市。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平台融合,依托旅游平台,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等文化元素和产品进行供给展示,不断拓展融合方式,提升文化传播广度和旅游业文化浓度。
新闻推荐
近年来,烟台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把支持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省市委和高检院...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