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叶杏邢守林林琳摄影报道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烟台山医院手术室,由丽波护士长和她的护理团队与临床医生携手奋战,在无影灯下,数十万名病人在这里远离病痛;他们匠心独具,创新手术配合模式和手术器械,让手术更精准、更微创;为了抢救病人,他们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他们怀揣“救死扶伤”的梦想,如一缕神圣的光,驱走病魔,让患者重获生命之春。
绿衣天使,更是“月亮天使”、“钢铁天使”
烟台山医院手术室共有无菌手术间13间,43名护士,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3名,成立了7个专业组,为全院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为保障手术的质量安全,手术室护理团队苦练内功,每年举办“比赶超”技能操作比赛,从中查找不足,持续提高专业技能;在由丽波护士长的带领下,他们用心观察每一个配合的细节,对每个操作都精益求精,而且手术室操作规范化、同质化,严格考核,人人过关。
早上7点,手术间已经忙碌起来,每天这里有百余台手术。每个房间都有至少5台手术,有的房间甚至达到十余台手术,其中高难度、高风险的脊柱侧弯矫治手术长达13个小时,这对手术室护士是高强度的技术与体力的考验。手术室护士长由丽波介绍:“手术室的护士们,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中午吃饭都是趁两台手术的间隙扒拉两口。因为经常吃饭不及时,长时间站立手术,好多护士都有胃病、静脉曲张。而且护士们为了手术,经常披星戴月,所以我们不仅是绿衣天使,更是‘月亮天使’、‘钢铁天使’。”
护理高手,也是机器人工程师、放射技师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龄、高难度的复杂手术大幅度增长,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手术室加强内涵管理,培养护士的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细化手术护士专业化,培养手术室自己的专科护士,手术护士实现精细化管理;面对手术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信任。
随着国际领先的第三代骨科机器人“天玑”的引进,手术室护理团队立即成立了机器人小组,组织机器人护理技术专题培训。为更好地配合手术,方便手术医师操作,减少病人的创伤,任少亮自主设计的“患者示踪器无创固定装置”“机器人手术足部固定装置”“外科手术升降支架”均已在临床应用,使其原来的微创改成无创,并且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至今已配合医生进行了600余台机器人手术。小组的每一位护士身兼数职,变身机器人工程师、放射技师,同时掌握手术护理、机器人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及放射影像,成功地将股骨颈骨折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由90分钟缩短至50分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国家工信部、卫健委召开的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项目2018年度工作及颁奖会议上,手术室荣获个人技术创新奖,是全国唯一的护理获奖。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碰到急危重症的手术,经常上班时天还未亮,下班时天将亮。无论是全家团圆的节日里还是深夜睡梦中,只要急诊电话一响,立即穿上衣服冲出家门。
每天,绿衣“钢铁侠”们都化身为无影灯下身经百战的战士,拼尽全力协助医生一起挽留一个个奄奄一息的生命。每当听到麻醉初醒的那声含糊不清的“谢谢你们”,亦或是看到手术成功时同事们会心的一笑时,就是无限幸福与满足的时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烟台山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不懈的追求。
新闻推荐
咨询:我单位有一个员工,企业在社保系统操作减员申报时,系统提示“该人员没有在本单位缴费,不能在网上办理减员,请到社保中心办...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