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逊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市级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服务保障工作。疫情期间,为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干部职工生命安全,集中办公区的安保、物业、餐饮、公车等机关事务服务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担当奉献,吹响市机关事务系统战疫“冲锋号”!
“和一线医生护士比,
我这点事算什么”
王芬芬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组织的专业防疫消杀培训要求,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坚持每天对本区域楼层消毒、通风;每小时对电梯轿厢、电梯按键进行一次消毒,对楼层开展一次巡查等等,每天的运动量最低3万多步。她说:“想想在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我要坚持与同事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张焕霞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腊月二十九接到取消休假通知后,作为保洁领班的她每天早晨不到7点,从10公里之外的镇上赶到集中办公区,认真巡查,尤其对工作人员频繁接触的门把手、开关、水龙头、电梯、会议室等重点部位进行无死角巡查。同事无法上岗,她积极顶上,楼层保洁、环境巡查一个人两项活。每天晚上回到家都得7点多。公司考虑到她孩子小,想让她在家休息一天,她却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每项工作都不能疏忽,这节骨眼上,我可不能掉链子。”
“环境干净了,
病毒就进不来了!”
59岁的郭采河就是这么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物业人。春节前,老伴不幸过世。他忍住悲痛,听从召唤。大年三十,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接到消毒液,按规定浓度认真勾兑后,他背起几十斤的喷雾器,楼上楼下、院前院后,特别是雨水沟、雨水井,垃圾桶及垃圾堆放点更不放过。每次消杀完都气喘吁吁,但他还总是笑着说“院子里干净了,病毒就进不来了!”
杨洪凯,一个24岁的小伙子,老家在烟台。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在母亲哽咽的话语中,毅然放弃回家过节的机会。按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全力、快速保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从大年初一连续奋战在会务现场。会前对桌椅按照一米距离进行大间距摆放,提前半小时通风,对会议室内的桌椅、话筒、遥控器等用75%酒精进行细致消毒,会议室外的公共区域84消毒液喷洒消毒,并在卫生间摆放酒精消毒液,提醒参会人员洗手消毒后进入会场。大年初三一早,又自带音频设备,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音响调试到下午四点,插接连线时弄得一身灰尘却浑然不知,午饭也没来得及吃。
90后杨鹏虎是机关食堂一名厨师。家住农村,身孕8个月的妻子正需亲人陪伴呵护。大年初二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快速回到了工作岗位。每天早上五六点到岗,食堂卫生消杀,给同事测量体温后,统计每天订餐量、分配餐盒、分餐打包。工作之余,闲不住的他又主动维修水管、餐车等食堂设备。
“忠孝两难全,
敬业忠职守”
保安员韩晓宁母亲因脑部肿瘤住院手术,年迈的父亲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母亲。在这个艰难时期,他放弃了应有的请假休假的权利,坚持每日到岗。为减少群众通过接触门把手而被交叉感染的风险,他主动为每一位进出人员开门关门,第一时间做好人员分流工作,主动热情询问办事群众所需所想。
“我们时刻准备着,愿意放弃一切,随时听从召唤!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前沿一线!”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公车运营平台成立突击队,并向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书写请战书。李青海做为平台运营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和突击队队长,第一个在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郑重地按下鲜红的手印。1月23日,按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要求,立即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抽调10名政治素质高、驾驶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和10部应急保障车,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随时出车。
新闻推荐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这个除夕,“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