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如
在给“半岛”副刊投稿时,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叶子。
我希望能成为《烟台日报》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是因为“半岛”副刊里有我生命的沃土和嘱望,有我的心跳和惊喜。
打从我知道“半岛”副刊这片园地那天起,她那百花园地里的芬芳,她那花红叶绿的靓丽,就让我老远老远的便会感到一种迷人的气息;她那清新安详的呼吸,她那发自内心的善意,也让我老远老远的就看到了一片可以濯洗心灵的旖旎风光。当下,在这个一出门就躲不开广告的袭击、一上街就遭遇遍地堵车的时代里,“半岛”副刊始终呈现出来的那一片宁静,那一片安逸,就像为我们的精神世界铺开的一片辽阔海滩,让我们躺在“半岛”前的松软沙滩上,坐享海风为我们剥离暑气的清爽,也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被摩天大厦久遮的蓝天白云。
愿意在阅读中走近“半岛”的内心,能够在行走中随意叩访她的境界,并进一步渴望成为它旖旎风光中的一片叶子,是因为美丽的“半岛”园地上,砌筑着一个真、善、美的宏伟殿堂。“半岛”副刊上推出来的那些高树矮草般的诗歌文章,那些闪耀着人间真情的晶莹露珠,那些生气盈然清新水灵的新芽花苞,一次次地打动着我的心,一次次赢得了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匍匐。也一次次地润湿了我心中的那粒写作的种子,生发着我心中那些五花八门的思索、发现和冲动。于是,我也情不自禁地尾随在了她那庞大的作者队伍后头,将一些忝为作品的文字,陆续地投放在了这块文学的绿洲上。
这样的走近和融入,在春播秋收中轮回着,让我在近六十年的岁月里(中间由于文革停过十几年),一直在为成为它的一片叶子,而孜孜以求、初心不改。像所有的码字族一样,我享受到了稿子见报时的那种欢喜莫名的激动,享受到了那种躲在角落里流着眼泪品味甘苦寸心的甘怡。并且在新的文字成型的时候,总是最先带着这些最新的文字,去“半岛”上和文友们相对而坐地交流、碰撞和切磋。
倘佯在“半岛”这片蓊郁的园地里,我见证了一代代编辑们的经营和付出——办笔会、评文学奖、深入生活采风、请名家前辈传经授宝……他们为繁荣烟台的文学创作、为扶持文学新人的成长,精耕细作着这片沃土;他们小心地播种、管理、施肥,直至缔结出累累的硕果。他们用湿润的青春年华和敬业精神,把小苗滋养成了高树,把高树连成了林阵,把“半岛”副刊,打造成了胶东大地上的一块誉满省内外的文学高地。几十年来,这片高地上不仅葳蕤着如我等草根布衣无名作者发出的的雀鸣虫吟,也轰鸣着像刘心武、峻青这样的文坛名宿作协大佬敲响的黄钟大吕。岛粉们从各自高高低低的位置上出发,来这儿一起奏响了一阕阙春花秋月、高山流水的磅礴乐章。
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能在“半岛”副刊上发表十几篇小诗歌、小文章。现在我虽然年届耄耋,但仍像58年前发表第一首诗时一样,厮守着它,把它当成身边最近的老师、当做审视文坛风云变幻的窗口,当成一块砥砺笔尖和思想的刀。几十年来,在编辑老师的提炼下,我和《烟台日报》一路同行着,写作有了很大的长进,也与一任任编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在《烟台日报》创刊75周年时,对那些留恋的日子的回忆,便成了我人生中一份难得的悠然和微薰。忘不了1963年,我的第一首诗歌在《烟台工人报》上问世。尽管稚嫩,编辑刘少白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后,让它变成了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铅字。1981年我的诗歌《秋风曲》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宋世民老师拿出了几乎一个整版的版面转载了《秋风曲》和蓝翎先生的评论文章《秋凉诗热》。1985年于书恒老师给我发表的诗歌《贝雕》,随即又登陆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1990年,于书恒老师给我发表的《鞍钢剪影》,为《工人日报》所用以后又被《辽宁日报》《鞍钢日报》相继转载,他为我发表的《眺望》还入选了《全国短诗精选》。1997年,卢万成老师给我发表的组诗《冈底斯山飞雪》,随后又登上了《黄河诗报》和《诗刊》的头题。2001年孙为刚老师给我发表的散文《砚是一首歌》,几天后就被《中国老年报》转载了。2002年徐绍磊老师给我发表的《情满渔灯节》和《生命的旋律》,连续登陆了《人民日报》的海外版。2007年胡文君老师给我发表的《印象芝罘》瞬间便传上了中国网、人民网、光明网。曲光辉老师帮助我修改发表的《关于眼泪》在《星星诗刊》刊登后,又被选进了《<星星诗刊>50年诗选》。2008年曲光辉老师给我发表过的诗歌《雪人》《看电视》等五首诗歌一起打包入选了《山东30年诗选》。回头看看,我的许多作品都是这样先从“半岛”出发,然后飞到各地的。
那年,我心脏衰竭,一段时间里心情沉进了忧郁中难以自拔。一天早上,一位网友电告我说,你在“半岛”上发表过的小诗《等一封信》,已被《格言》《意林》《读者》等全国几十家报刊转载了。这个消息霎时便在我阴云密布的心坎里投进了一道亮光。我赶紧上网搜索,原来网上还有这样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我的许多在“半岛”上发过的作品,在被纸刊所用后,还被挂在了许多网站里,读者的点击量还都不算小。
匆匆的时光,让心灵学会了沉稳和成长。像许多文友一样,我这片“半岛”上长出来的小小叶片,也在许多陌生的天空中摇曳过。今天,我一一检点自己近60年来那些曾经的精神的抵达,把它打包寄给向我约稿的李凤编辑。为祝贺烟台日报创刊75周年。我还要送上一首小诗:
致“半岛”
75年 你那一翅翅凌空划过的弧线
仍是海浪仰望的经典
一翅沉雷一翅闪电
擦亮风暴潮煽动内心的火焰
把生命团成一方芳香的花手帕
饱蘸柔韧流云擦拭蓝天
与螺号旌旗潮汐同行
追逐晨昏推波助澜
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放在灯塔里面
新闻推荐
□吕宗宽我与《烟台日报》相识于1984年6月,那时我刚调入龙口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北皂煤矿党委宣传科,负责日常的宣传思想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