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摄影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昨天上午,全国第一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完成交付。据介绍,“国鲍1号”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打造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中第一个建成下水的智能化网箱。
据介绍,该网箱突破了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限制,真正实现海珍品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是烟台市继“蓝钻1号”“耕海1号”“长鲸1号”“长渔1号”等多项国内首创之后的又一新突破,真正顺应了国家推进海洋渔业向装备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国鲍1号”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于2018年由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团控股的国有、村集体和民企合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立项并开工建设,为我国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网箱长36米,宽36米,吃水21米。三个养殖区共悬挂36988个海珍品养殖笼,可年产优质海珍品70-120吨。“国鲍1号”搭载水质、气象等大数据监测装置,配备海洋牧场雷达看护设置,搭载全新5G信号站,具备对养殖网箱及海洋牧场全天候监控监测功能。
南隍城岛海域是中国原种皱纹盘鲍发源地和栖息地,也是国家级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全国唯一的省级皱纹盘鲍原种场。因此南隍城岛有“中国鲍鱼岛”的美称。甄选原种、传承“国鲍”,将皱纹盘鲍种质资源恢复和合理开发再利用是南隍城海洋开发公司的发展核心,国内首创的“国鲍1号”下水后将突破传统鲍鱼、海胆在外海、深海人工养殖和对养殖水深的限制,利用外海水深流大的优势,真正实现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通过智能化安全把控,从而养殖出高品质的海珍品。
近年来,烟台市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不断提高渔业设施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深远海绿色网箱发展新模式,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全市累计建设投入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6个、智能大网箱6个,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海洋牧场总面积110万亩,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
新闻推荐
她用真情陪伴,让天山雪莲在黄海之滨绽放;她跨越千里,将党的民族政策传播到大漠边陲;她积极探索,在民族教育工作岗位上努力开拓...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