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 宋晓娜 通讯员 丁明明)为破解传统垃圾收运方式带来的弊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中心通过实施流程再造,开展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高效、密闭、环保化收运体系,逐步实现居民区生活垃圾收运“零撒漏、零污染”。
日产一清
源头解决收集作业扰民
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我区垃圾年产量为37万余吨,占市区50%。生活垃圾收运以660L敞口垃圾箱收集——压缩车运输为主。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负责全区12500多个垃圾箱的清运工作,作业时间为每天5:00至11:00,严格落实“日产一清”,针对市区重要和繁华路段,采取多次清运的作业方式。
传统模式下,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共负责收运全区2500多个垃圾收运点位,80%分布在居民小区。垃圾压缩车穿梭各收运点位,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经常引发市民投诉。此外,东花园、民生原有的4座垃圾间因投放口小,垃圾经常被丢在垃圾间外。垃圾间被拾荒人员长期占用,垃圾箱被强行拖至垃圾间外,造成垃圾暴露、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43座小压站
解决垃圾收集二次污染
建设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解决收运作业运输撒漏问题。我区采用政府投资,鼓励引导新建居民区、大型公共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同步配套,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环卫设施等措施,在辖区建设43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每个小型压缩站辐射半径约500米范围,居民、网点、物业服务企业将生活垃圾集中送到压缩站,环卫部门将居民区内生活垃圾转运至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垃圾从分散收集到集中装运,减少98个垃圾压缩车直接装车的点位,收运效率大幅提高。
压缩站配套安装排水设施,压缩作业产生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加之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全密闭,杜绝了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污水撒漏等问题。
取消敞口式垃圾箱和开放式垃圾间,解决源头垃圾收集污染。在合理布局建设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的基础上,我区对末端垃圾收集方式进行延伸改革。在民生小区、东花园小区取消44个敞口垃圾箱和4座开放式垃圾间,更换为240升带盖的密闭收集容器。在辛庄街居民区,由于建设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空间不足,于是用防腐性能好的不锈钢,制作5个3立方米容量的“迷你”垃圾收集站,有效避免垃圾源头收集的污染。
全过程闭环收运
告别“跑冒滴漏”
保洁员将垃圾桶收集运送到压缩站,再通过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转运。区环卫中心引进7辆小型垃圾桶转运车,每天从5:00到19:00巡回转运环保化区域垃圾桶,清理桶边环境卫生。目前,每天收运4至6次,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桶满溢、运送环节撒漏等问题,并且杜绝了拾荒人员翻捡垃圾箱的现象。
区环卫中心还为每座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配备专职保洁员,推行全日制保洁,及时擦拭,清洗污垢,隔绝臭味和扬尘,设备始终崭新。
自实施生活垃圾收运流程再造,极大消除了传统模式的系列问题,使老社区精彩蝶变,焕发生机,市民也从服务中感受到政府民生工作的温度和满满诚意。2020年,我区开展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区域的市民投诉率大幅下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宋晓娜摄影报道)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队伍建...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