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烟台大剧院,虽然仅用一方小小的话剧舞台,但是坦克的集群轰炸、轰炸机的尖叫俯冲、子弹的闪亮逼近、手雷的滚落、崖岩的迸裂,伤者的惨叫和反击者的闪闪刺刀……都那么逼真立体地呈于观众面前,令人陡然揪紧了心乍然又沸腾了血,刚刚弛然了神经骤然又潸潸着滚滚热泪。
饱含高科技元素的声、光、影、色,无疑成为话剧《上甘岭》须臾不可或缺的一组重要角色。毕竟,现在已不是当年主要靠“说话”来演话剧《雷雨》、《茶馆》的时代了。
虽然剧名叫《上甘岭》,展示的也是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惨烈战役,但是血腥的战场被推到幕后,成了背景,用各种声色去编织它、烘托它、强化它。观众能够亲眼看到的,总是那一小段被厚重崖岩压迫着的昏暗坑道,以及坑道内12名幸存的战士。场景似乎单调,但正是这单调的场景为刻画人物带来了聚集效应。由于声音的有力配合,气氛的精彩渲染,尤其是,散点透视式地一一剖白了每个战士内心深处的爱恨情仇,再加上频繁采用时空穿插的手法,不时地闪回着那名女卫生员年老后的回顾、缅怀与剖析,并打破常理地安排女卫生员一老一少地坐在一起,心对心地交流,情对情地碰撞,于是产生了触及灵魂的强大感染力,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优秀的战争作品,从来都不是为了单纯地用血与火去刺激人、吓唬人,而是为了借助战争这个舞台,用浓烈的人物的情与恨去警醒人、振奋人、鼓励人、启迪人。
在话剧《上甘岭》中,我们看见了灼灼熠熠的人性光华。这里的每位志愿军战士,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少年,还是长者,无不心怀大爱。他们爱母亲,爱子女,爱祖国,爱战友,爱朝鲜姑娘,甚至包括爱那个灰头土脸的美国俘虏兵。因为有爱,所以才恨,因为敢恨,所以敢打,有爱有恨、能冲能打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现代化的正义之师,正义之师永远无往而不胜。这是话剧《上甘岭》所昭示的真理。
因为时时注重情感的注入,人物的对白也时常诙谐有趣,观众们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声。著名演员黄宏担纲主演,为剧中人情味的浓化锦上添花。尤其当他面对着光荣牺牲的连长所表演的“山东快书”,更将戏剧的情感推向沸腾。
场次之间总是有较长时间的停歇,观众坐在寂静漆黑的空间里得到了足够的反思、回味的时间。这独特的安排,用意深深,别具匠心。
结尾竟是“开头”!意外!绝妙!它展示的是前一年出征时的一个小片段:刚刚进入朝鲜的战士们坐在飞驰的列车里纵情高唱《志愿军之歌》,继而又用歌声赞颂伟大的母亲。他们中,除了那位可爱的女卫生员,全都已经牺牲在烽烟滚滚的上甘岭上。听着他们的歌唱,我的泪水,不由地流成了那条滔滔不绝的鸭绿江。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睿通讯员高悦悦程建帅孟博摄影报道)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锻炼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与专注力,提高综合素...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