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我的父亲叫“老党”

来源:烟台日报 2021-04-16 06:31   https://www.yybnet.net/

□侯严峰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父亲一生经历过许多工作岗位,也有过许多职务称谓。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既非领导职务、又非干部职级的那个称谓——“老党”。

17岁那年,还是抗日战争烽火炽烈的时候,父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无论在哪里工作,平日里大家大都是以同志相称。大概是到了1980年,父亲又多了一个称呼,就是“老党”。

我至今也不清楚“老党”这个称呼的由来。初次听到有人这么称呼父亲,只是觉得挺亲切,而且有些敬重的意味。是对父亲早年参加革命的尊重?是对父亲多年担任领导工作的肯定?是对父亲平易近人的赞许?还是伴随社会氛围宽松而重归的幽默?出乎意料的是,不光是宣传文化口一些干部这样叫,就连跟我同事的当年的年轻人也这么叫。后来想想,那个时候父亲的年龄也不过50岁出头。

说起称呼,1970年代曾与父亲同事的张景芬,9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文楷同志》。他写道,侯文楷同志当时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行政级别比大家高许多,然而部里不论年长者,或者像我这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家都不称“侯部长”,而是沿袭革命传统称“文楷同志”,甚至直呼“文楷”,就像在一个家庭里那般自然。在他的影响下,对副部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大家都不称职务,而是亲切地称呼不带姓的名字。

《文楷同志》这篇文章中,还提到父亲请大家吃饭的事情:每逢春节,上午大家出去拜年,中午一起在文楷同志家里聚餐,他一般不同大家共饮,只是倚在门框上吃一块点心,微笑着,似乎在欣赏大家的欢声笑语。

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些年一到大年初一,我们这些孩子都得跟母亲一起在厨房忙活,等客人们走了才能上桌吃饭;至于说吃饭时父亲不上桌,那是因为他胃病严重,不能饮酒,饭量也很小。

父亲工作上的事情我知之甚少,感触最多的还是家庭生活中那些看上去琐碎,却又让人难忘的事情。我在部队干的是文艺宣传,20岁那年就入了党,复员后本来有机会到机关谋个“差事”,譬如当个秘书或干事啥的。可父亲并不这么想。有一天,父亲把时任劳动局局长的杨叔叔请到家里,对我说:“你杨叔叔把你安排到工厂了。”“做什么?”我问。“当工人呗。”爸爸说得平平常常。我想,这不会是杨叔叔的“安排”,一定是爸爸的主意!进了工厂才知道,厂里既有穿“白大褂”的元器件车间,也有办公室、供销等管理部门,可是我却被师傅领进了机械加工车间,整天油渍麻花的不说,往那台轰轰隆隆的机床旁边一站,就知道干的是厂里最“糙”的活。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却挺乐呵:“好啊,学点儿技术,不错。”还跟我讲了他年少时学习钳工的那段难忘经历。不只是我,二姐是工厂退休职工,大姐和弟弟也都有多年工厂工作的经历。

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自己更是立说立行。父亲早年患有肺疾,后来又得了老胃病,身体一直比较弱。有一年,父亲到工厂蹲点,年届半百的他和工人们一起“三班倒”,结果累病住院。一天,母亲指使我到工厂给父亲送衣服,等了半天才见父亲从横七竖八的机器旁仄立着出来。仔细一看,父亲身上那件破旧的中山服尽是油渍,脸色蜡黄,平时梳理齐整的头发也蓬乱着,还沾着不少棉絮。这次蹲点后,父亲写出一篇调查报告,引起当时地委领导的重视。

父亲一辈子谨言慎行,但对走上社会的我们并不过多束缚,鼓励我们接触社会,善交朋友,投入生活。记得在部队时,有一次回家探亲,归队前,父亲突然对我说:“你这次回家不错,话比以前多了。”见我呆愣,又说:“与人沟通交流太少是个性格缺陷。你看我,在机关当个‘小官’,有时候话少,有人还说‘摆架子’。其实大家都在一起工作,有什么架子可摆?”父亲的这番话,让我窥见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平民意识”的思虑,以及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期盼。从那时起,我就留心与人交往的学问,后来还真的走上了从事社会活动的道路,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父亲的心底是清明的。清明的心底才能不愧不怍,无欲无求。父亲关注我们的点滴进步,“润物细无声”般地给我们人生道路以扶助和引导,可是在一些关乎是非曲直的问题上,父亲却绝不含混,有时还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弟弟结婚那会儿,父亲还是县级烟台市的市长,我们知道父亲不可能安排车辆接新娘和客人,就商量着动用各自的人脉,借辆“婚车”,至少要把新娘体面地接回家。父亲知道后,坚决地制止了。婚礼那天,我和姐夫陪同弟弟乘坐公交车到新娘家接亲,喝罢接亲酒,带上新娘就往公交车站赶。没料到那天乘客多,好不容易把新郎新娘塞进车,公交车就开走了,把我们几个接亲的人晾在车站。“公家的便宜不能沾。”父亲经常对我们耳提面命:“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买把椅子都得给财政局打报告。现在那些吃吃喝喝的钱,根本就没有预算,报不了销、入不了账。”

2007年6月,父亲的诗集《老学轩诗稿》出版。诗集中的《江城子·写史》,真切地描摹了父亲回想烽火年代的心境,末句“作史何劳司马笔,操铁手,著文章”,大气、风趣且执着。父亲还以《军工歌》为题创作了组诗,其中为3位壮烈捐躯年轻弹药工创作的《祭弹药工歌》结尾,平日细语绵言的父亲竟然真情呐喊:“我愿白发尽编昆嵛雪,年年岁岁漫天花环都为忠魂祭!”当然,父亲的诗作也没忘记书写他的子女。在一首诗里,父亲诉说了自己一生中的一件憾事,就是没能去子女当年工作的南方走走看看。父亲在诗中自嘲:“我是老牛鞭不动,悔不当初走天涯。”

在我的心目中,“老党”这个称呼对于父亲来说,很是贴切。因为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始终秉持着共产党人至诚至善的本色和荣光。

新闻推荐

开设涉企绿色接种通道 烟台开发区完成65122剂次新冠疫苗接种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洁通讯员王聪臧传伟丁吉旭)“真是方便,我很多朋友都是请假去打疫苗,去了还要排好长时间的队,哪像咱直...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的父亲叫“老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