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范志强)为第一时间解决城区内环境卫生死角、路面秩序混乱、基础设施破损等城市管理中的难点、痛点、盲点问题,福山区大胆创新,先行示范,从今年二月起实施城市治理“流动探头”模式,充分发挥环卫、园林、执法大队、保洁公司、城市管理志愿者等60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的岗位优势,借助他们及时发现“堆物堆料”“暴露垃圾”等城市管理问题,并第一时间拍照发到微信群里。一支遍布街头巷尾的城市治理“流动探头”,助力福山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城市环境大提升。
“我们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城区划分为8个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监督员、网格信息员,各网格又分解成若干路段,使城区117条道路都有相关责任人负责,各网格长、执法人员、卫生清理人员根据微信群里上传的问题对号入座,涉及到属地、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的事项及时进行联动传递,责任第一时间明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中心养护管理科科长于建国介绍,为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他们根据问题轻重缓急程度,实行2小时、24小时、7天和15天“四级”处置模式,设定整改时限,进行销号式整改,整改效果再反馈至“市容环境督导工作群”,真正实现城市服务管理全链条、全天候、全覆盖。
“这是保洁员在君山水发现树套破损情况,我们工作人员半个小时内到现场落实并安排人员修复,你看,一个半小时后就传上了修复好的图片。”于建国坦言,实际上,城市治理“流动探头”是一种创新举措,一件事项完结之后,还有回访、督查、通报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整个流程体现的是“接件即办”过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心,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福山区针对“接件即办”过程中集中暴露出的撒漏粘带问题,联合公安、交通、公路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违法行为,减少道路撒漏,阻断二次污染源,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环卫工作人员上报有个别地方存在绿地裸露土地,园林部门在解决好此处问题后,对整个福山区的绿地裸露情况、主次干道沿线绿化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汇总,整理出问题清单,分批次开展补植。
自福山区创新开展城市治理“流动探头”工作机制以来,共收到一线工作人员关于市容环境方面的问题反馈412件,主要涉及人行道板和井盖破损丢失、路面塌陷、占道经营、撒漏粘带、卫生死角等。截至4月15日下午,共收到整改后反馈395件,有17件正在整改,平均处置率96%。通过该工作机制,已及时处置卫生死角44处,清理粘带撒漏12起,补植绿地缺株1200平方米,既第一时间发现并整改问题,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又激发了“城市管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新闻推荐
撰稿人:韩成勇(综合行政执法局)辅导员:解文晓《榜样5》中,讲述了七位榜样平凡但又伟大的故事,他们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