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6月13日,由芝罘区文联主办、芝罘区作家协会承办的90后新锐作家孙鹏飞、李祯文学讲座在理想书店启动,这也是山东省作家协会张炜工作室的分组教学活动和烟台市文明办“粽香烟台·和谐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的一部分。
孙鹏飞是张炜工作室学员、中国作协会员,其短篇小说《其实并没有后来》获2018年度莽原文学奖,短篇小说《潜航》获第六届长征文艺奖;李祯是小说作家、影视编剧、张炜工作室学员,其短篇小说《我们的朋友,可怜的胃》获嘉润复旦全球华语大学生中短篇小说评审团奖。
“我原来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作品的节奏,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学会了节奏调控,也终于明白了海明威为何每次写作都会修改五十多遍。”孙鹏飞分享的“作品节奏”给大家带来很大启发。
李祯认为,将生命体验表达出来就是好的,不要在意是不是该这么写,“我们不要给创作安排固定的模式,虽然大众的心里会有所期待,但生活并不一定是那样的。”
“创作就是放松地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应该把时代记录下来。”芝罘区作协刘永春主席的创作感悟也带给会员们很多启发。
“看两位年轻作家的作品,感觉他们的精神非常自由,相比我们这一代人少了很多拘束。”芝罘区作协常务副主席王利亮认为,文学创作应有更加独立的精神,让每个人像两位90后新锐作家一样把人生书写得这么精彩。
文学博士、鲁东大学张炜文学研究院《张炜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士彪教授认为,小说创作并不是为了满足和取悦别人,而且,应该在“不写就难受时再去创作”。李教授建议不要给作家贴标签,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无差别对待名家和普通人的作品。
新闻推荐
中央媒体记者团来我区采访报道 实地探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最新成果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通讯员张磊摄影报道)近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传媒总社、检察日报...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