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席的编制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清代,成为皇帝享用的生活品。雍正皇帝在位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共制作了5件象牙席供其享用。由于象牙席用料讲究,制作艰难,耗资巨大,雍正皇帝谕令禁止再造。但是乾隆皇帝即位后,广东地方官员仍向清廷进贡象牙席,所用象牙多来自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象牙席,长205厘米,宽125厘米,厚0.1厘米,重2.2公斤。席的四周用二寸宽的黑色素缎镶边。象牙条宽3毫米,厚0.5毫米,按“人”字形纹理编制而成,制作工艺精湛,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颜色洁白,展卷自如,富有弹性,系国家一级文物。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 《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现存世3张,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烟台市博物馆。这件象牙席即为其一,系清雍正朝制作。此席选用当时暹罗(古泰国)进贡的象牙,由广州工匠编织而成。匠人将象牙材料用药水浸泡后,剖成0.3厘米宽、0.05厘米厚的席篾,然后精心编织成席。纹理呈人字形,紧密均匀舒展。席两面皆平整光滑,展卷自如。席色牙白,边缘有檀色漆边三周,后以宽约4.5厘米的上好黑色绸缎包边,缝纫技法高超。整席品质高贵,典雅气派,工艺极其精湛,是稀世奇珍。由于象牙席耗资巨大,工序复杂,劳民伤财,雍正帝曾下令禁止制作。
如此稀世珍宝,宫廷珍品,怎会流传到烟台,被一座地市级博物馆收藏呢?究其原因,就是黄县“丁百万”所为丁氏家族兴盛的原因是儒、官、商相结合,即“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在经商方面,以经营当铺为主。据考证,丁家当铺不仅数量多,达几百座,而且覆盖面广,遍布我国东部11个省市,北至黑龙江,南至浙江,均有丁家当铺,北京更是丁家当铺集中地。清朝末年,宫内太监将象牙席偷出宫外,卖给丁家西悦来当铺,被西悦来当铺保素堂的丁宝检带回黄县家中收藏。民国初年,黄县伪税务局局长孙某,强行从丁家将此席买走,送回其老家牟平珍藏,后传给女儿孙秀英。
1963年,刚成立不久的原烟台地区博物馆,馆长史征夫带人到牟平征集文物时,得知孙秀英家中有象牙席,当即将其购回。 1984年,原烟台地区博物馆与原烟台市(今芝罘区)博物馆合并为现烟台市博物馆,象牙席成为镇馆之宝。 烟晚
新闻推荐
烟台市印发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到2023年底 将建成81处规范化农贸市场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王修齐通讯员孙洪安)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烟台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的实...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