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海玲 摄影报道)8月底、9月初是大学新生集中报道的日子,烟台文人山水画家董永智8月30日赶到中央美术学院报了到;9月5日,他还要到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高研班报到,他的导师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图左)。50多岁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董永智为何能被中国最高的两所美术学府录取呢?记者闻讯采访了他。
8月30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远在北京的董永智。他表示,年轻时未能圆艺术大学梦,老了,终于圆了。中央美术学院带给他的处处是新奇,心情十分激动。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董永智在绘画的道路上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靠的是自己对绘画的孜孜不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
董永智是学财务出身的,工作是与枯燥的数字打交道。他喜爱文学,此前发表过多篇小说。然而,他的绘画却缘于“灵窍洞开”。2012年春的一天,董永智突然对夫人说写作已无法完全释放他的情怀,他要画画,夫人感到十分诧异,因为此前他从未学过画。
说画就画,董永智买来笔墨纸砚,潜心探索研画,并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他在梦境中竟能构思画作,醒来后不等天亮就挥毫泼墨;有时,灵感来了,他顾不上吃饭,非要将作品一气呵成;有时,一幅画作需要花费他三个月的时间。
“我跟爷爷学过易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潜心研究易经,我绘画作品的很多灵感来源于此。”董永智认为,“中国画讲究的是目及应象,这个象是气、是韵、是境、是神,而中国画恰恰是写神的。古人所谓的‘澄怀味象’‘中得心源’都是在讲中国画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描写。
太极入画,独树一帜。董永智先后在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举办过个人画展,来自美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的人士对他的《江山瑞气图》《幽壑林泉消夏图》《诗言志》《戚氏,霜寒天》《根与韧》进行了鉴赏、点评。他们认为,这些作品诗、词、文、画相交融,意境深邃,气韵跃然,其结构布局堪称绝妙,展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他将哲学运用其中,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我国著名画家李铁民看了他的画作后评价:“作品有宋元画家之遗风,很难得!”
董永智的女儿就业于北京。今年,他趁看望女儿之机参加了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没想到,7月份同时收到了这两所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每周一、三、五到中央美术学院上公共课,其余时间由导师讲解提高创作手法和途径;每周二、四、六到中国国家画院上公共课,其余时间由导师讲解高端画的机理和如何创造高质量的画作……”董永智表示,他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在绘画的道路上,他注定无法止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郑香港摄影报道)为维护海上安全生产秩序,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8月30日上午,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在芝罘岛东...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