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铁娘子”,我们会想到许多词语来描述,铿锵玫瑰、百折不回、默默奉献……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信达社区女书记孔爱华也是“铁娘子”中的一员。作为退役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她扎根社区工作默默耕耘的本色。战“疫”号角吹响后,她“变身”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战士”,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社区“疫”线显担当
今年8月,烟台市接连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启动全员核酸检测。这对于信达社区工作者孔爱华来说,是一场“硬仗”。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信达社区有一千八百多户居民,三千六百多人。虽然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早已放在社区志愿服务站免费向居民提供,但确诊病例的出现还是让孔爱华辗转无眠了。紧急开会分人定岗,整合下沉力量,协调辖区物资,划分区域拉警戒线,通知住户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安排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上门检测,安抚管控14户居家隔离人员,安装门禁上门送菜……孔爱华带领着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续奋战四天四夜,将各项工作有序地推进,一点一点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这次我们按照地理位置将居民区分成6个网格,并建立了核酸流动检测点。”孔爱华告诉记者,“我们组队穿好防护服,按照单元逐层往上,挨家挨户确认,找到老弱病残户。”
社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孔爱华又马不停蹄地将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提上了日程。了解到辖区部分老党员、老军人行动不便,未接种疫苗,这位“70后”书记亲自开车把居民送到疫苗接种点,帮助不会扫码的老人登记,陪同接种后的居民留观检查。对于居民来说,以真心换真心的孔爱华,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为民服务“零距离”
“居民一碰到问题就向我求助,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回想起刚到社区时的状况,作为一名新手书记的孔爱华心中颇为感慨。在任职居委会主任的第一年,孔爱华偶然得知福泰小区只有一个南门,居民出行不便,便立刻组织专人进行实地考察并及时与街道、物业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同时将破损模糊的楼牌号和坑洼的路面重新修整,使得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社区工作涉及党政建设、计划生育、民政优抚、文化宣传、退役军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疫情防控、社区稳定等,这些琐碎的日常事务只是孔爱华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居民的身边事。
信达小区南区电动车充电难、电线隐患等问题成了小区居民的心病,“我觉得为居民实实在在做点事是我这份工作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我可以等,但不能让居民再等了。”孔爱华说,她联系了村委会和物业部门,将社区畅想的充电桩与初步计划分享出来,就方案可行性进行商谈。目前,已完成充电桩选址和采买工作,充电桩相关事宜步入正轨,施工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其实社区很多工作都需要用心发现,像之前开展的‘垃圾迁移’活动,就是因为将信达社区邮政小区的违建菜园拆除重建后,发现角落的卫生死角。”为此,孔爱华发动召集双报到单位党员、辖区居民楼长等30余名志愿者的力量,在酷暑难耐的七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地毯式清扫,并联系街道城管部门借来大货车,将垃圾一车一车运出小区。
同时,作为社区妇联主任,孔爱华时刻关注辖区妇女,在社区举办了“艺苑献萃”扇子舞教学活动、插花送军属、“环保生活”编花筐等活动,牵头开创的“享甜信达生活,邻里吃瓜大赛”如今也已举办到第三届了,社区妇女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作为一名社区书记,孔爱华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核酸检测时96小时无眠无休;创建文明城市时穿着红马甲一走就是一天。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退伍不褪色,“我不管干什么工作,永远记得我当兵的初衷‘为人民服务’。”孔爱华说。
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唐军强 于雅欣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提档升级优配置 腾笼换鸟提效能 卧龙园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区域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通讯员苏乘)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供给不足、集约程度不高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瓶颈...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