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芝罘融媒实习记者 高洁 通讯员 王义晓 摄影报道)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教学中心、质量第一”导向,坚持以生为本,聚焦核心素养发展,以深化“活力新课堂”改革为统领,教学管理、教育研究和“互联网+”应用协同发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活力新课堂统领,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启动“活力新课堂”建设工程,出台《芝罘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力新课堂”深化改革方案》,探索建立“教学评一致性”深度教学模式,促进活力新课堂内涵发展,推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念在一线课堂落地。强化理念引导,先后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课改经验介绍会等,引导教师拓展视野、开拓思路。突出示范引领,以优质资源评选、优质课评选、主题教学研究等为契机,组织开展课例观摩会、主题现场会,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各学校将“教学评一致性”课改理念与活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校内试水课、立标课活动及课改经验分享,将教学实践具体化,进一步突出实效性和创新性。目前,全区已组建起9个课改骨干团队,涌现出一批特色课堂教学改革点校。年均开展区级示范课、研讨课40余场次,累计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
科研重心下移,促进教学改革内涵发展。健全完善教学视导制度,构建起常规视导、按需视导和专项视导“三位一体”视导体系,教研员通过蹲点包校、推门听课、教学比武等形式,年均听评课2200余节,综合运用专题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比对等手段,全面系统诊断学校教学情况。定期召开学校督导反馈会、学科督导总结会,从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两个层面分享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及时反馈学校管理漏洞和常规教学短板,建立台账并跟踪指导,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清零见底。加强教科研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学科基地建设,在区级层面组建12个学科基地,吸纳教研员、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等,集中教、研、学优势力量,在课堂教学、教师培养、试题研究、质量监测等方面突破校际边界,通过区片教研、跨校备课等形式,大力提升全区学科教学协同发展水平。狠抓教学课题研究,围绕学科深度学习、思维导图运用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100余场次,立项课题110余项。
“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教学改革突破提升。以提高“互联网+课堂”应用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突出个性化教学。聚焦“互联网+课堂”,以新技术变革教与学方式,推动课堂改革创新、融合、内涵化发展。依托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微课等应用研究,突破教与学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创新“互联网+教研”模式,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学平台,建立线上与线下混合教研模式,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教研员、一线教师开展校际间、跨区域网络教研。年均开展网络听课、评课、研讨等800余节次。独具我区特色的“六段式网络教研模式”被作为优秀范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依托“互联网+教学反馈”,健全教学质量检测体系,通过线上作业质量反馈、阅卷平台诊断分析等,强化跟踪监测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盖鹏)昨天上午,崑龙温泉热闹非凡。“安德利集团向奥运冠军刘诗颖赠房仪式”在地处烟台牟平龙泉镇的安...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