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及时干预,远离“甜蜜的负担” 联合国糖尿病日,听专家说如何预防糖尿病

来源:烟台晚报 2021-11-11 08:28   https://www.yybnet.net/

芝罘融媒记者 云全

通讯员 张敏 摄影报道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全民普及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谈糖色变’,其实只要坚持科学有效干预,可以减少甚至远离糖尿病带来的伤害。”近日,记者在芝罘医院内分泌科采访时,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立苹说,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逆转的,通过科学健康管理,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

前期人群最好一年查两次血糖

“糖尿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患病几率逐年上涨,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孙立苹介绍,糖尿病主要的特征就是慢性的高血糖,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孙立苹介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包括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前期和肥胖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血糖监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和定期完善并发症筛查等,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孙立苹介绍,糖尿病前期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治疗,必要时需服用药物辅助治疗。如果是在糖尿病前期,可以咨询医生进行饮食调整。“对于40岁及以上的人群,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筛查,至少每年做一次空腹血糖检测,而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可考虑一年进行两次或多次血糖监测。”孙立苹说。

“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是肥胖不是导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遗传、营养过剩、久坐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糖尿病。”孙立苹说,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的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等,这些人群应尽早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

科学饮食,积极应对

“临床上,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以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孙立苹说,很多居民通过健康体检发现血糖值偏高,但对体检结果并不重视,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所以即便是健康管理医生打电话告知,找专业医生做健康管理,也常常不能给予及时的管控。有些患者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就认为不用过于担心,但其实糖尿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在刚开始出现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但这些症状已经逐渐在伤害身体,随着血糖的不断上升,很容易让器官受到伤害而引起各种并发症。

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的时,一些不良的坏情绪如担忧焦虑自责和恐惧后果等常常伴随患者,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虽然糖尿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但完全可以通过医患合作,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达到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对待糖尿病,过于担心、过于放松的心态都不可取,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及时干预,科学管控,规律监测血糖,有效的心理调节、必要时配合药物干预,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孙立苹说。

血糖控制住,不等于治好

两年前市民张女士通过体检得知血糖超标,于是自己控制饮食来调节,虽然血糖有一段时间降下来了,但是当她第二年再次体检时,却发现血糖更高了,对此感到非常委屈和焦虑,原来,她过于依赖节食甚至因过于严格而感觉“生活没有乐趣”。但事实上患者血糖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孙立苹介绍,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确实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或较少量的药物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建立科学的治疗体系,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目前很多人对糖尿病防治还存在误区。”孙立苹说,控糖治疗强调个体化,不同个体、不同阶段身体状况都有不同,降糖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心血管安全性、年龄、肝肾功能、低血糖风险、生育要求等,不是适合别人的用药方案就一定适合自己,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切忌自作主张、看心情吃药。此外,在治疗上强调持续性,根据病情合理增减药物,切忌擅自停药或自行改变治疗方案。事实上随病程进展,常常需遵医嘱调整用药,重新确立治疗方案。

部分“糖友”对自己的血糖控制要求过高,甚至到“强迫症”的程度,血糖偏高恨不能分分钟内降至正常范围,血糖稍有波动即会万分紧张。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低血糖的危害却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果平素血糖就偏高,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脑卒中、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或可使患者原有的慢性并发症加剧。因此,血糖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并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温馨提示

糖尿病前期:根据最新血糖正常值对照表,空腹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在3.9-7.8mmol/L为正常值。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但不到达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不到达11.1mmol/L。

理想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的建议:每天主食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其他25%-30%是脂肪,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

新闻推荐

用心用情用力 答好民生答卷 世回尧街道不断提升社会民生、居住环境等工作水平

本报讯(芝罘融媒实习记者纪冬辉通讯员于志骅王元强)今年以来,世回尧街道统筹战疫情、保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民生、居住环境等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及时干预,远离“甜蜜的负担” 联合国糖尿病日,听专家说如何预防糖尿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