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坚持“民政服务开展到哪里,信息化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抢抓5G、大数据等科技红利,把信息化、智慧化作为推进民政服务效能变革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智慧+”工程,聚焦构建特困人员救助、养老服务、殡葬管理信息系统,融入智慧“因子”,转化数字优势,推动便民惠民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智慧救助精准精细
为失智老人、特困老人预设智能手环、智能看护设备,通过物联人、事联人、人联人,实现智能救助精准精细。
智能手环系在手上。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还兼具GPS定位、轨迹查询、一键呼叫等功能,家属可以让子女在通过APP就能随时查看到父母的行走轨迹,并随时可与父母保持联系。此外,智能手环还设置电子围栏功能,子女为老人划定活动范围,老人佩戴手环时超出子女划定的活动范围就会促发报警,以此来确保老人的人身安全,不至走丢。截至目前,福山区已先后为失智老人配备智能手环357个。
智能设备装在家中。我区通过适老化改造,在210余个村(社区)安装无感化智能看护装置。该设备由主机和辅助一键呼叫终端组成,通过毫米波无隐私雷达探测功能结合强大AI人体算法实现对生命存在感知、活动作息、异常预警等,通过科技手段全方位实现了24小时实时看护失智老人居家、出行生命安全。
一个个智慧手环、一台台智能看护设备,满足了失智老人、特困老人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享受专业化、标准化救助服务愿望。
一刻刻的实时看护,一次次的暖心服务,无不体现着我区在智慧救助上的“用心”“尽心”,极大提升了失智老人安全感、幸福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温度。
智慧养老集成便捷
我区搭建全省首家5G支撑“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推开线下线上养老服务。
线上“一键呼叫”。通过平台串联起养老服务、运营商、服务商、政府、家庭、个人,把多渠道的养老服务优质资源整合起来。老年人可通过政府免费配发的一键呼叫手机等可视化设备,与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无障碍交流,实现了助餐、浴、洁、行、急、医“六助”在线服务,足不出户就完成看病就医、购买药品、身体监测等事项。
线下“登门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及300余家加盟商和义工社团机构,即时响应老人“呼叫”,提供登门服务,包含居家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商品配送、医疗服务等10大类、50多个小项便民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已为包括福惠社区在内的4824户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智慧殡仪协同高效
我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形成殡葬数据纵向贯通、横向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化发展格局。
线上自助+线下服务。线上自助办理。通过智慧殡仪公共服务平台,自助办理“服务预约”“线上缴费”等线上业务,方便非福山籍群众办理殡葬惠民减免,让群众少跑腿。拓展“烟台市福山区殡仪馆”微信平台功能,开通“云祭祀”服务事项,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年服务群众3400余人次,推进新时代移风易俗。线下现场服务。通过线上预约服务,群众现场调取相关信息,直接办理各项殡仪业务及殡葬惠民减免,让群众省时间。今年以来,累计惠及群众1000余人,减免金额80余万元,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数据共享+身份识别。建设殡葬大数据。将殡葬业务数据服务器托管于烟台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强化个人信息、殡葬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多层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打造逝者专属“二维码”。接待员从接到电话开始就录入逝者相关信息,在系统后台直接生成逝者“二维码”,家属随时扫码,查询业务流程。
互联网+政务平台。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公开殡葬惠民减免政策、减免标准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实时追踪业务动态、费用信息。依托智慧平台,对接殡仪馆信息发布设施,实时发布业务信息,宣传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意见建议专栏、设置意见箱等满意度调查手段,抽取当天业务量30%进行电话回访,不断提高殡葬惠民减免透明度,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政务之光”传递到群众手中。
下步,我区将加快“智慧+”探索步伐,推动平台、系统持续进化,不断迭代升级,实现民政监管、服务更加智能、更高效能、更加便捷。
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常鲁滨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姜晓通讯员李乐)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也是事业永续发展的后劲和希望所在。近日,区委组...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