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记者在烟台鼎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实验室一派繁忙,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公司是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位于烟台高新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后,公司就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依托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我们开展了脱细胞组织工程软骨修复材料产品的技术攻关。目前产品前期研究结束,进入工艺确认阶段及注册样品生产阶段,有望填补我国软骨修复临床方面的空白。”鼎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单红宾说。
在单红宾看来,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高新区,看中的就是生物科技园平台的聚集效应。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目前已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了研发-检测-中试的产业链孵化体系,在孵企业120余家,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 200 余件。园区内有投资 4.18 亿元,烟台市唯一一家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可提供研发、检测等各类服务1.2 万次。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由链主企业“绿叶生命科学集团”与高新区管委按照“政企合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创新模式共同投资建设,烟台市政府投资2亿元打造的“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被认定为“烟台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省品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涵盖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分析测试中心、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疫苗与抗体药物研究与评价中心等11个技术服务子平台,购置仪器设备3027台(套),每年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内企业提供研发高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资源与信息共享等服务上万次。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整合数十家科研院所、大学、大中小企业以及产业基金等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研发和加速成果转化的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和产业生态圈,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成为双招双引和双创升级的重要载体。”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孵化器,加速布局,加速裂变。目前,烟台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7家,孵化面积达到8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08家,累计毕业企业1280家,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人才、泰山人才和双百人才达到659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950余次,培训在孵企业4.3万余人次。2020年度烟台市科技孵化载体的入驻企业总营收3.45亿元,就业人数20706人,吸纳应届毕业生2238人,为烟台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1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全国10家企业在北交所集中新上市发行。来自烟台高新区的山东汉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新登陆北交所的上市企业。山东汉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公司挂牌新三板,近五年(2016—2020年)经营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20年实现收入2.5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收入超3亿元。
但汉鑫科技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资金成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拦路虎,怎么办?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烟台高新区蓝色智谷创业1号为解决种子期、成长期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建立了服务企业融资平台,设立种子孵化资金,先后协助20余家孵化企业实现各类金融贷款2000多万元,正是这场及时雨帮助汉鑫科技渡过了难关。“通过‘孵化+风投+基金’,给予企业孵化场地、人才奖励、基金直投、募资补助、信贷融资和贴息支持、上市奖励等政策,及时解决经营资金不足的难题,引导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烟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技术、智力等“软”要素为主要资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设备厂房等“硬”资产,融资难成为多数初创型企业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难点、堵点,各级孵化器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以烟台高新区为例,他们积极搭建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方案》为引领的“1+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信保基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人才贷”风险补偿、蓝色智谷直投基金等N个方面配套文件,形成支持企业融资的“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有力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区级财政每年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近3亿元,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参股方式,设立8支、总规模18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优质金融资本。
不仅如此,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自创立之初,园区就为企业提供了200平米场地房租三免两减半优惠,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为期三年的周转住房,并落实了2000平米的生产用房等加速器优惠政策。同时多次为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牵线搭桥,协调中信银行进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企业获得了1500万元的授信额度。眼下,一诺电子承担《半导体封装用键合银丝》行业标准和《5N高纯银》国标起草,荣获人社部评选“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如果没有孵化器雪中送炭,就没有一诺电子的今天。” 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良表示。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双创”载体,集聚人才、技术和成果等各类要素资源,对培育和壮大科技企业发挥着引领和助推作用。为推动双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烟台制定出台了《烟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新冠疫情期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内科技企业房租补贴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进行房租减免补贴,对新认定的孵化器和孵化器培育高企给予补助,加大对科技孵化载体支持,同时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运行模式、提升孵化效能、筑牢投融资服务体系,烟台市科技孵化载体在规模、布局上实现了飞跃。
YMG全媒体记者 王宏伟
通讯员 王媛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侯召溪)11月1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