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事关发展后劲,事关大局和长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当前烟台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尤其需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主抓手。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重点项目便能释放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烟台市上下要深刻把握重点项目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保持“头拱地、向前冲”的奋斗姿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攻坚姿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烟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
以攻坚姿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今天的项目档次,决定着明天的产业高度、经济强度。这是被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的事实,也是烟台发展的基本经验。一系列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为烟台市经济运行夯实了“稳”的基础、累积了“进”的因素、增添了“新”的动能。但不可否认的是,烟台市在项目建设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等问题。同样的资源,不一样的配置和用法,效果大有不同,只有“好钢用到刀刃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破解项目推进中的要素制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拿出闯关夺隘的雷霆手段,一鼓作气破除一个个障碍,把资源力量向重点工程项目倾斜,统筹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精准破解瓶颈制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要素的精准投放,下大力气解决好制约项目建设的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全面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以攻坚姿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要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重点项目推进得快不快,建设得好不好,服务很关键。只有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才能保证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烟台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秉持“企业无事我不扰,企业有难我必到”的理念,第一时间深入项目一线,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中面临的“痛点”“堵点”,既从制度层面系统性研发政策,也从改革层面个性化排忧解难,用“店小二”的“金牌服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盯,一个清单一个清单地对账销号,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要素供给、人才招引等难题,开辟环评、能评、安评等绿色审批通道,保障项目高效有序推进,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攻坚姿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要坚持“力量跟着项目走”。抓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要用行动和效果来检验。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省内一些先进城市都在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做好“六稳”、实现“六保”任务艰巨,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攻坚路上容不得“花拳绣腿”,需要的是“亮剑”真功夫。烟台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力量跟着项目走”,实行专班推进机制,统筹各方力量,进行重抓重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决防止“开工不动工”“落地不落实”,切实做到真落地、真开工、真推进、真见效。要加强督查考核与问责,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包办负责制度,压紧压实责任,用铁的纪律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确保项目早落地、快推进。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这是时代赋予烟台的使命,更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大潮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交上一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群众期盼的优异答卷。
新闻推荐
抢抓年底前项目建设“冲刺期” 神康医疗大健康产业项目等4个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宋晓娜通讯员刘铭摄影报道)11月19日,芝罘区举行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动员全区上下抢抓年底前项...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