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融媒记者 李淼 通讯员 熊玥 摄影报道
景点公园、老旧小区、街头巷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爱心关怀世界,用行动温暖人心。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为回馈广大志愿者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激发广大志愿者服务热情,同时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我区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志愿者队伍,携手广大环卫工人,开展“一日环卫工”主题志愿服务暨环卫工暖心包发放活动,为志愿者及环卫工人送去冬日的温暖。
“结对子”体验环卫工人工作
上午7时,解放路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忙,道路两旁人行道上,身穿橙色工装的环卫工人早已开始投入工作,10名身穿紫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接过环卫工人的扫帚,“结对子”体验环卫工人“一日工作”。在环卫工人的指导下,他们清扫人行道落叶、捡拾路面垃圾、擦拭果皮箱……
“今天切实体验到环卫工人的工作,现在落叶多,劳动强度真不小,和我们平时的志愿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日复一日起早贪黑,他们确实不容易。”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大队队长高彦告诉记者,“我们也希望一个志愿者文明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能够有越来越的人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大家都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不乱丢垃圾,不给环卫工作造成更大的负担。”
同时,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大队蚂蚁新公益分队、奇南分队、支农里分队、海岸路分队俏夕阳艺术团50余名志愿者到月亮湾海边和东炮台景区拣拾垃圾。通过环卫工人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街道的垃圾少了,城市的环境美了,大家的人心暖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和努力带动市民的环保意识节节攀升,守护城市的文明底色绚丽多彩。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给予环卫工人更多的尊重和关怀,希望更多市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爱护环境卫生、保护公共设施的实际行动中。
“一日环卫工”主题志愿服务,只是芝罘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以来,芝罘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明实践为抓手,持续深化“善行芝罘·微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坚持开展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和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文明城市齐创建,志愿服务来助力
为助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区于每月第二个周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美丽家园 你我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交警民警、家长学生、志愿者等近万余人,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死角、商铺周边等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区文明办指导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志愿服务队,在水电维修、文化艺术、失独家庭慰藉、文明养犬等方面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目前,全区146个社区均有5支以上志愿服务团队,月均开展活动达10余场次。同时,在全区选取12个样本实践站,拟在志愿服务品牌化打造、项目化运行进行试点探索。
创城期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后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通过自身行动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文明城市创建,身体力行践行文明公约,做文明市民,进一步提升文明指数、提高市民素质。
整合资源,丰富实践内容
“花饽饽是富有胶东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在实践中心就可以免费学习到制作花饽饽的手艺。”日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烟台兴业学校,举办“非遗·花饽饽培训”文明实践活动。活动现场,群众们纷纷拿起手中的面块,学着老师的样子,左边捏捏,右边揉揉,慢慢揉出一个个雏形,然后再借用筷子、剪刀、擀面杖等工具,做出动物的胡须、爪子还有小花朵等花样,不一会儿,金元宝、福袋、卡通小猪、小燕子、宝葫芦等花饽饽就生动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惟妙惟肖的造型赢得全场群众的啧啧称赞。“小时候,也跟着家长学过蒸饽饽,就是没老师做的这么精致,今天跟老师一学,我感觉自己都可以开店卖花饽饽了。”参与培训的孙淑华兴奋地说道。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汇聚社会资源力量,探索“文明实践+”的项目运作模式,将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在“善行芝罘·微公益”品牌引领下,全面梳理志愿服务项目,着重对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反响好、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倾斜资源,创新推出了“浓情小站”“蚂蚁新公益”“绿房子”等品牌项目,打破群众对“志愿服务就是搞搞活动”的固有认知。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推出“医百分课堂”“非遗文化周”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提升群众满意度。
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默默奉献,他们热心助人……他们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无限温暖,在他们的努力下城市也更加文明了。在国际志愿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向真诚奉献、不辞劳苦的他们致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通讯员宋晓菲)近日,区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以“走进民政工作,了解民生政策”为主题,深入只楚街道楚泰社...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