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目前天气越发寒冷,气温变化使人体血管容易收缩,血液粘稠度容易增加,增加了心梗的风险。如何做好心梗的急救和预防?近日,记者对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孙晓健进行了采访。
孙晓健曾接诊过一位32岁的男性患者,作为酒吧老板,吸烟酗酒、长期熬夜是家常便饭,有一天在工作时突然胸痛,被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心肌梗死,并及时进行了抢救。目前定期随访,恢复情况良好。
“我们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2岁。”孙晓健告诉记者,目前临床上把年龄小于45周岁的心梗患者定义为“青年心梗”,除了遗传因素,青年心梗主要诱因是抽烟酗酒、长期熬夜、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些年,心梗的确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心梗的“高能”预警信号
心梗发病除了有年轻化的趋势,有遗传史、肥胖人群、“三高”患者等也都是心梗的高危人群,生活中,应避免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冷热交替刺激等因素。
孙晓健告诉记者,很多患者都会觉得出现心绞痛抗一抗忍一忍或者吃点药就过去了,但是这很有可能是心梗的先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心梗的典型症状就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处出现疼痛,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但是如果胸痛是压迫性、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或者有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腹胀、“烧心”,伴大汗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要特别警惕了,这很可能是急性心梗的表现。
要记住这两个“120”
之所以将11月20日定为“中国心梗救治日”,是因为“1120”有两个寓意,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入冬之后,心梗患者逐渐增多。心梗发生后,虽然经过医生及时抢救,但是病人的心脏功能常会受到影响,所以,预防心梗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很重要。对此,孙晓健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工作,保持心态平和;饮食要科学合理,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合理控制体重,力争将血压、血脂和血糖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进行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发现血脂、血压及血糖异常时及时就诊。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
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黄钰峰 李伟嘉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姜晓通讯员王海滨)近日,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刚上线的飞燕服务平台客户端,接到烟台瑞昉电子...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