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宋文茜 庄秀珍 摄影报道)作为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劳动教育正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记者昨日在莱山区第九小学采访了解到,作为莱山区劳动教育试点学校之一,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体验到劳动的不容易,分享劳动的快乐,懂得“劳动最光荣”,学校确立了“23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不仅安排“六大劳动周”活动清单,还在校内开辟了“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在此种植瓜果蔬菜,唤醒了青少年劳动意识,让劳动教育“入眼”“入心”,落地生根。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
安排六大劳动主题周“清单”,将课本知识转用于日常生活
莱山区第九小学有一套系统的“233”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2”即两大版块劳动课程内容,包括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3”即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校内环境卫生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种植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3”即校外劳动教育课程三方面的其他分支内容。学校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并集纳在一起,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避免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杂乱、单一,使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据校长曹炳珍介绍,根据劳动课程的特点,学校开发了《劳动美》系列校本课程,内容涉及人文 、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涵盖了学生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学校定期举办劳动主题周活动,鼓励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记者看到,劳动周活动清单包括六个主题,在“自理自立”周里,学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一项自理技能,比如叠衣服,包书皮等;“物品归整”周里,要掌握物品归纳技能,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加工食品”周,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摘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衣物洗涤”周,要掌握衣物洗涤分类,正确使用洗衣机;“垃圾分类”周,要认识垃圾分类标识,自制分类垃圾桶,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植物观察”周,要留心观察一种植物,完成植物观察记录表。
打造劳动体验平台——
校园建造“开心农场”,学生体验从春种到秋收的乐趣
除了知识学习,学校还安排了各种实践机会。在校园东南角空地,有一处“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面种着果树和蔬菜。种植工作有明确分工:3-5年级的学生负责种植、管理,掌握种植知识;1-2年级的学生辨认蔬菜,增长知识。“通过春种、夏耘、秋收、冬品,我和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还学习到了花卉培育技术,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非常有收获。”学生徐正曦兴奋地说。
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更是手、脑、心、神的综合利用。“水果电池发电”“水面智能清洁机器人”“自制酵素”“红领巾小创客”……莱山九小的创客课程中,涵盖多学科知识。此外还有科技节、“环保材料时装秀”“手工灯笼大赛”等创意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机会。
劳动,也能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此,学校组织各类爱心志愿活动。“清洁家园、环境保护”活动,带领小小志愿者们净化和绿化社区环境。“图书管理小义工”活动则开辟了新华书店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我为孤老唱首歌”活动,组织孩子们不定期的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为他们唱歌、跳舞、打扫卫生,为老人们排解孤独寂寞。
曹校长表示,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劳动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与习惯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将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挖掘整合资源,创设劳动教育时空,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全面提高素养。
新闻推荐
用无私奉献描绘社区文明蓝图 芝罘岛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云全通讯员一鸣摄影报道)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标志之一,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为...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