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倡导和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市文明委决定,从3月中下旬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连日来,记者赴蓬莱等地采访整治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蓬莱大多数村庄经过整治后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目标。
但YMG记者在蓬莱也听到一种声音,居民称“整治容易保持难”,很多人担心“有新村,而无新颜。”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蓬莱市注重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以长效机制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使村庄环境整治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3月23日上午,YMG记者来到蓬莱市马家沟村,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达村头,新安装的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户户窗明几净,家家门前有花园,干净的水泥街道把整个村落串在一起。“昔日黄土扑面,今日绿树成行;当年村貌脏乱差,如今整洁又漂亮。”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孙奎烈感慨万分,指着新建的一处文化广场说:“以前,这里堆满了生活垃圾,现在建成了文化广场,成为我们休闲健身的地方,路平了,村靓了,我们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业介绍,村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全村12条街巷全部硬化,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更换路灯60盏,新建垃圾收集点20处,垃圾每天进行统一清运,如今的马家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村庄。
马家沟村的变化,只是蓬莱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蓬莱从建立完善农村环境长效投入机制入手,先后投入2.7亿元,在农村广泛开展以“一池三改”、大绿化、河流池塘清洁整治、文明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为内容五大生态工程建设。
在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治理方面,蓬莱市推行“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循环经济模式,建成户用沼气3200个,带动农村改厕4.8万个。村庄绿化工作按照“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要求,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8个。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完成农村河流池塘清洁整治工程116处。建立城乡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网络和环卫运行长效机制,(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2日讯(YMG记者牟涛通讯员刘玉焕)在推动主题实践活动中,蓬莱市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分层面开展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活动效...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