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2日讯(YMG 记者唐寿锐)记者从2011全市重点文艺创作人员调度会上了解到,烟台市重点文艺创作“人才库”二期工程启动一年来,30名重点文艺创作人员共创作、发表文学作品50多篇,书法美术摄影作品30多幅,音乐作品40多首,曲艺作品近10个,戏剧作品5部,广播电视作品近10个,文艺评论10多篇,多人在全国、全省各类文艺评奖中获得奖项。
文学精英收获颇丰
2010年,“人才库”中的文学精英收获颇丰,市文学创作研究室王秀梅的《血红雪白》入围了《当代》2010年度最佳长篇小说。蓬莱市文化馆凌可新创作的小小说《我的上帝》、《缺了一笔》也获得首届中国小小说擂台赛一等奖。家住莱州的刘晓宁是中国最早关注当代医疗状态、医患之痛的作家代表,她的两部新作《白色巨塔之恋》、《大医院》也即将问世。本批重点文艺创作人员中,笔名为“米吉卡”的80后女作家曹娟是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的自由撰稿人,也是烟台市文艺“人才库”中最年轻的一位,曹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全国儿童文学的领域当中,给咱们烟台树立一个品牌。”
戏剧歌曲创作创佳绩
过去的一年,“人才库”在戏剧、歌曲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佳绩。其中,市吕剧院的王明月创编的现代吕剧《烟台山作证》,参加了以“向祖国献礼、为全运喝彩”为主题的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演出,并获得了省艺术节颁发的新创作优秀剧目奖。去年以来,王明月对剧本《烟台山作证》进行了进一步加工,以备战2013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烟台广播电视台的路新玲等主创的三集广播剧《月亮圆了》作为市重点文艺作品,目前已经录制完成并播出,将报评2011年度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并将冲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精品工程奖。
配套奖励精品文艺
调度会上,来自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广电文艺、文艺评论等领域的30位重点作者对烟台市如何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提出了建议。与会作者表示,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创作出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实现文艺创作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为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在作品规划、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艺创作“人才库”工程,就是繁荣文艺创作的举措之一。据了解,今年烟台市将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扶持政策,除本市常规评奖奖励外,凡荣获国家和省级认定文艺奖项的单位和个人,市里将继续给予配套奖励。
新闻推荐
本报5月7日讯(YMG记者夏红尧通讯员段宏程)记者今天获悉,蓬莱市首次与辖区十一个镇(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了《2011年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将622.2公...
蓬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