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刘效辉高广晔)近期,陆续有市民向蓬莱工商部门反映,有保健品经销商在宾馆、剧院开设“健康讲座”,对保健品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诱导老年人花高价购买。针对这一情况,蓬莱工商执法人员,于7月20、21日两天,对蓬莱城区多家保健产品体验馆和推销会进行了突击检查。
现场:两处“健康讲座”被责令整改
7月20日上午7点15分,在群众的指引下,执法人员来到蓬莱市某宾馆进行检查。在宾馆宴会厅内,执法人员发现,40多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正在听“健康讲座”,讲台上悬挂着“全国健康教育进社区工程”的横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听众讲述着他们企业生产的一种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神奇胶囊,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会场内发放宣传材料。
工商执法人员及时亮明身份,叫停了所谓的“健康讲座”。执法人员指出,该讲座是以推销保健食品为目的,但在讲座内容中存在以虚构的“全国健康教育进社区工程”名义宣传自己的产品,且含有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责令其立即整改。
7月21日凌晨5时30分,执法人员又来到蓬莱某剧院,这里正在举行某品牌羊胎盘胶囊和首乌参散素产品的推介会,大约有300多名中老年人聚集在会场。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后立即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产品推介会未办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证明,违反了《广告法》在销售保健食品时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宣传某些成分具有疾病治疗的作用。执法人员当场对该保健食品推介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工商:商家惯打“亲情牌”诱骗老人
据蓬莱市工商局商广科负责人柳倩介绍,当前,保健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营销已由传统的上门推销转变为集体参与的体验式营销模式,保健品经营者将中老年人做为潜在的客户,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通过免费体验、知识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吸引中老年人,通过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在让老年人得到亲情和精神慰藉的同时,取得他们的信任,进而达到推销其产品的目的。
柳倩告诉记者,部分保健产品经销商在营销行为中存在不规范之处,一是部分保健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体验馆未取得相关经营资质,存在无证无照经营情况。而且,以推销为目的的健康讲座,经营场所也不固定,即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也难维权。二是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有的商家将“保健食品”的概念偷换为“保健药品”,夸大产品功效。有的商家在广告宣传中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上述行为都涉嫌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提醒:“健康讲座”骗人手法要牢记
柳倩还向记者介绍了保健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体验馆和健康讲座常用的兜售产品的操作手法:
第一招:诱,即以“健康机构”、“健康报告会”、“免费讲座”的名义搞宣传活动,通过赠送免费早餐、鸡蛋、小礼品等手段诱骗老年人参加活动,登记电话地址。多数老人留下电话后,不时会接到以晚辈甚至“儿女”自称的推销员的问候电话,邀请老人参加活动。
第二招:骗,即公司都是“全国知名”,产品都是“灵丹妙药”。很多时候,活动现场都有所谓的“专家教授”上台演讲,传授养生知识。同时,有被该公司产品“治好病”的老人上台现身说法,鼓动大家购买。
第三招:吓,用或真或假的数据,引诱恐吓老人上钩。体验或讲座的第一天只讲饮食小常识,第二天,就开始给老人讲“疾病”,尽可能地把患病的严重程度夸大,老人禁不住引诱和恐吓,便争先恐后地买保健品了。
第四招:哄,即医疗义诊服务,让老人觉得“好贴心”。先是由所谓的“医务人员”为老年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工作人员一边义诊一边与中老年人聊家常,多数老人“享受”了贴心服务和一些小恩小惠,碍于面子,最后购买了动辄数千元的保健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初阳通讯员于荣)记者昨天获悉,2012年,蓬莱市大幅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实行城乡统一,将有440名义务兵拿到优待金。为切实做好义务兵优待工...
蓬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