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是烟台草根,舞台是广场台阶,不放烟花爆竹,没有气球红毯。昨晚8点,第11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低调开幕。缺失了大场面“轰动效应”的文化艺术节,靠文化内涵,依旧吸引了众人瞩目。
关键词:节俭风320位演员纯“草根”
一袭白衣的少女,在广场台阶上翩翩起舞,与背后LED大屏幕上的美景呼应,“仙境“的浪漫就这样扑面而来。昨天晚上8点,蓬莱文化广场上,“和平颂”准时开演。许多蓬莱市民发现,没有烟花爆竹,没有气球红毯,更没有大腕明星,这样的开幕式并没有丝毫逊色。舞台一侧,即将上台的演员还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李允浩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在第一个节目出场,表演拉丁舞。“我们的舞蹈30多个小朋友,都是小学生。”李允浩告诉记者,节目是老师编舞,同学们一起练了一个多月。“在务实节俭的同时,艺术节更多地突出和平主题、彰显亲民理念,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蓬莱会展办综合科科长王彬告诉记者,整场演出的320多名演职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烟台本地的,所有节目全部由国内外青少年和蓬莱本地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不见“星光”的晚会,却透着浓浓的“蓬莱味”,赢得了台下5200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今年一张门票都没有卖,全都免费发放给市民,回馈大家这么多年对‘和平颂\’的支持和热爱。”王彬说。“简约而不简单,节俭而不失精彩。青少年文化节将贯穿简约、环保、激情、责任要素,创造‘不一样的美丽\’”。蓬莱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文化节不仅摒弃了大舞美、大制作、大场面的做法,而且参加文化节的作品普遍回归艺术本体,呈现清新淳朴之风。
关键词:民族风各国儿童争相献艺
开幕式上,来自俄罗斯、印度、泰国、尼泊尔、蒙古、韩国和香港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少年儿童纷纷上台献艺,在异域风情的音乐声中高歌起舞,尽显“民族风”。来自印度的小学生们带来的舞蹈《印度的色彩》第二个上场,身穿节日盛装的孩子们随着锣鼓点翩翩起舞,观众们鼓掌合拍。俄罗斯青少年带来的歌舞《喀秋莎》深得观众喜欢,不少“80前”随着音乐轻声哼唱,仿佛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孩子们几天前就来蓬莱了,这些天已经把蓬莱的景点逛遍了。”王彬告诉记者,作为“和平颂”的重头戏,这些远道而来的青少年代表已经在蓬莱展开交流活动。此次文化节期间,主办方特地安排了“外国青少年体验蓬莱家庭生活”,青少年代表分别住进6个蓬莱青少年家里。在一天时间里,外国青少年与蓬莱家庭同吃共住,相互交流文化、展现才艺,并与蓬莱家庭全部结成“亲戚”,定期走访互动。
关键词:文化风200位学术“明星”扎堆
没了明星大腕,取而代之的是专家学者。文化、教育方面的近200名专家都在“和平颂“开幕前齐聚蓬莱,一场场让人受益匪浅的研讨会紧锣密鼓地举行着。8月19日,作为本次和平颂重要内容之一的明史戚继光学术研讨会已先期召开。视文化如生命的小城蓬莱邀请的都是这项学术界的大腕: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张显清等。研讨会就明代的登莱海运与沿海航运、“蓬莱”概念的历史考察、登莱巡抚在抗击后金和维护山东海防安全中的作用,以及戚继光在登州等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和研讨。昨天上午9点,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上,20多名中外青少年和各国代表互相交流着青少年教育的经验。今天还将举行“蓬莱阁”杯摄影大赛精品展、国内外友好学校交流、国际青少年访问蓬莱家庭等活动。力争让本届“和平颂”最节俭,也最受益匪浅。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绍贤高林功信
本版摄影/YMG记者栾盛杰
新闻推荐
蜜甜80元一个,苹果成泰国皇室“贡品”, 果蔬会十大“果王”揭晓
昨日上午,在众多参观市民的期待中,本届果蔬会“果王”评比结果揭晓,十大“果王”粉墨登场。这些“果王”中,有“贴”着窗花进泰国皇室的栖霞苹果,也有甜...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