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风骨,是一个城市品位的主要标志。有了文化,一个城市就有了灵魂。今年以来,蓬莱立足历史文化优势,不断创新文化工作的形式、内容、载体、方法,精心策划组织做好“三篇文章”,在全市上下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提升蓬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为经济文化强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挖传统文化,做好文化定位这篇文章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因汉武帝的寻仙之旅,转化成名副其实的地名。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蓬莱灿烂而深厚的文化,留下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苏轼知登州遇海市;登州文会馆、登州圣会堂、启喑学堂创立……在蓬莱,既可以领略本土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明了外来文明在此的融汇交流。2010年蓬莱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千年古县”;2011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个响当当的称号,固然与蓬莱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同时也与蓬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市”口号息息相关。
近年来,烟台市在深挖历史文化方面苦下功夫,先后多次召开古船、蓬莱阁、登州港、戚继光等各类学术研讨会,用翔实的史料展示了烟台市千年的风貌。今年8月19日—21日,烟台市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戚继光国际学术研讨会。140余位国内外明史专家齐聚蓬莱,以明代登州城、戚继光将军的生平与军事理论为重点进行了集中的探讨,进一步拓展了烟台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烟台市的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论据。
开拓城市交流,做好品牌树立这篇文章
为实现烟台市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2006年,烟台市启动了以登州港(蓬莱水城)为主的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12年11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蓬莱水城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烟台市与扬州、南京、宁波、福州、泉州、漳州、广州、北海等八城市共同举办了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此次活动是烟台市文物首次“走出去”进行展览,展览采取巡展方式进行,每个城市展出3个月。自去年5月开始,已完成宁波、福州、扬州站的展出工作,从7月16日开始至10月10日,在烟台市登州博物馆展出。此次联展共展出文物及各类图版230余件。联展活动的开展,不仅全新开启了九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进一步扩大了蓬莱作为“海丝”城市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烟台市于8月28日—29日顺利举办了登州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暨《落帆山东第一州》中韩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2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对明代朝鲜使节遗留下的日记和诗歌的评述,进一步论证了明代登州与朝鲜半岛官方往来的文化渊源,再一次向中韩两国人民证明了古登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方始发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两项文化活动的举行,为烟台市“海丝”城市品牌树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做好传承发扬这篇文章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要把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在坚持保护的基础上,还必须搞好文化开发。保护应该是积极保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开发应该是谨慎开发,在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开发。
烟台市文物保护事业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今年南王绪遗址、村里集城址及墓群、戚继光祠堂及戚继光墓等成功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于学忠故居、丛良弼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整修。蓬莱水城保护利用工程全部完成,并与蓬莱阁实现统一运营。其中备倭都司府,通过明代海防、功臣名将、战事战役等内容的陈列和展示,以及多种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戚继光的丰功伟绩。蓬莱古船博物馆遵循原址建馆、遗址保护的原则,成为我国第一座原址展示古船、古港的专题性博物馆。
借助“道教圣地,人间仙境”的盛名,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和平友好的对外交往之路,借助民族英雄———戚继光这块金字招牌,蓬莱的文化城市形象已然确立,并终将以全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军芬韩玉斌YMG记者刘洁)记者昨日从蓬莱市质监局获悉,该市创建国家级葡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再创佳绩。蓬莱国家级葡萄栽培综合标...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